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希腊城邦建立之初所征服的本地居民,原来是依附民或农奴身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古希腊城邦建立之初所征服的本地居民原来是依附民或农奴身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以及人力的缺乏,必定使他们上升到了自由民的地位。这些自由民,连同希腊本士来的新移民,构成城邦的非贵族的平民大众。这表明

A. 城邦公民权利对外邦人开放    B. 殖民运动促成了希腊的政治共同体

C. 城邦民主改革加速民族认同    D.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催生了新秩序

 

D 【解析】从材料中介绍的自由民的出现,我们能够得出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往往会带来社会规则和秩序的改变,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不是对所有的外邦人开放,是有一定条件的;B选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殖民运动的重要意义;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一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左右,它(大西洋——变而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美洲、非洲等)的人则意味着灾难。

——《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给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列强将世界上大片地区强行纳入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原始积累的方法决不是田园式的东西。……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所谓原始积累》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当时的哪些航海家为大西洋变为“桥梁”作出了贡献?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中,走在前列的首先是哪两国?这一变化有利于欧洲人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工业革命中,给“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的新生产方式和新能源技术分别是什么?归纳材料一、二的相关内容,证明材料三中马克思的观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并下列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中英小麦价格(单位:每公石公分银)

材料二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

——摘编自迈克·亚达斯《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后50年间,中、英两国的小麦价格变化各呈现出怎样的趋势?结合中英两国的社会实际,分别指出中、英两国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国际贸易存在哪些问题?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二战后上述问题采取的重要举措,并简要说明其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中描述:“英国人喜欢印度的经济补充他们自己的经济,而不喜欢印度的经济与他们自己的经济竞争。因而,印度供应原料给英国,作为回报,印度得到制成品和建设项目(如铁路)所需的资本。农民们发现自己正在为国际市场,而不是为自己和邻居而生产。”在这段史实中,我们可以发现

A. 这一情况最早形成于新航路开辟后

B. 英印之间形成了平等贸易的跨国市场

C. 英国经济渗透加剧了印度经济的凋敝

D. 英印通过市场经济纽带形成紧密联系

 

查看答案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对其他国家工业的实际促进比对西班牙和葡萄牙本国工业的促进还要多。仅就亚麻布一项而言,据说,这些殖民地的年消费量可达300万英镑以上,当然,我不敢保证这一致据的准确。但是,这一巨大的消费量几乎全由法国、佛兰德斯、荷兰和德国提供。”材料中所述历史现象主要反映出

A. 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B. 西葡两国错失早期殖民扩张带来的工业发展机遇

C. 西葡两国同英法荷德等国展开争夺市场的激烈竞争

D. 殖民地与宗主国形成“原料供给——市场占有”关系

 

查看答案

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使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    B. 工场手工业改进技术的需求

C. 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    D. 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