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35年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拟制了一份“重工业建设计划”、以湖南、江西、湖...

1935年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拟制了一份“重工业建设计划”、以湖南、江西、湖北三省为中心,建设一个重工业区,以充实国防力量,促进国家工业化。到1937年,资委会共筹办和整理扩充了21家厂矿或筹备机构。资源委员会推动的工业化建设

A. 是对日本加紧侵华的积极应对

B. 企图从经济上封锁中央苏区

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 近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A 【解析】题干中1935年、“并力谋鄂南、赣西以及湖南各处重要资源之开发,以造成一个主要经济中心”可见政府积极筹建后方战略基地以来抵御日军侵略,故选A;当时中央红军已经战略转移到陕北,排除B;C时间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是洋务运动,均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A. 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 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 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 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查看答案

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A. 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B. 两极格局的瓦解

C. 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 全球化进程加快

 

查看答案

1973年6月,陈云做出重要谈话:“过去我们的对外贸易是百分之七十五面向苏联和东欧国家,百分之二十五对资本主义国家。现在改变为百分之七十五对资本主义国家,百分之二十五对苏联、东欧。”陈云得出上述认识的有利的形势变化是

A. 西欧国家开始走向联合,经济实力大增

B. 中国外交战线取得重大胜利

C. 党和国家领导人摆脱“左”倾思想束缚

D.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经济上,辛亥革命爆发时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远未达到资本主义革命水平;政治上,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封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思想上,“三民主义”只是革命的理论纲领,并没有深入人心;目标上,仅仅完成了一次有限度的王朝更替,没有彻底摧毁封建王朝的社会基础,中国社会又走上了军阀割据的道路。”该学者

A. 认为资本主义道路不适合中国

B. 不认同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

C. 正确全面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

D. 完全否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俾斯麦奉行的信条是“只有皇帝和他的宰相才有权统治这个国家”。而到1890年皇帝威廉二世决定革除俾斯麦在德意志帝国中权倾一时的职务,这被说成是“丢弃德意志帝国的领航员”。这表明在当时的德国

A. 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B. 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C. 皇帝和宰相共治天下

D. 宰相己经形同虚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