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同学搜集到明代的土地登记簿“鱼鳞图册”,册中将土地山塘挨次排列绘制成图,标明所...

某同学搜集到明代的土地登记簿“鱼鳞图册”,册中将土地山塘挨次排列绘制成图,标明所有人、四至,因其形似负鳞而被称为“鱼鳞图册”,该图册是

A. 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B. 明朝政府奖励从荒的证据

C. 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

D. 明朝为限制租佃关系的发展而公布的地契

 

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既然“鱼鳞图册”是土地登记簿,那么该图册也就是土地所有权的依据,同时也是征收赋税的依据,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耕地而非荒地,也就不是奖励垦荒的证据,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土地兼并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该图册是土地登记簿而非地契,选项D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6世纪,松江的棉布在全中国打开销路,商人汇集到棉布生产地,他们携带资本,参与了从棉花到织布的生产全过程。这一材料表明是(   )

A. 商人流动性大    B. 商帮的推动棉布发展

C. 粤商的发展    D. 闽商的衰落

 

查看答案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 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

B. 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 重农抑商政策确保了封建经济收益的最大化

D. 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

 

查看答案

明朝中后期,全世界白银产量中的1/2流向了中国,明朝成了名符其实的“白银帝国”。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步由节俭变为追求享受,一些原本只能由皇室、贵族和官员享受的衣食住行也逐渐走向商业化和世俗化。江南地区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妇女,甚至农村居民也参与到旅游的浪潮之中。这些现象说明,当时中国

A.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经济结构出现质的变化

C. 拜金享乐为社会普遍认同

D. 出现了社会转型的契机

 

查看答案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生产并没有出现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没有出现向机器生产转变”的合理解释应该是

A. 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B. 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C. 手工生产产品质量欠佳

D. 官营手工业占据主体地位

 

查看答案

史书中关于“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记载直接反映了景德镇制瓷业

A. 规模大,分工极细工

B. 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厂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

C. 机器生产形成并发展

D. 形成了雇佣和被雇佣的劳资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