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英国经济学家麦迪森在《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一书中说:“1820年中国GDP为19...

英国经济学家麦迪森在《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一书中说:“1820年中国GDP为199.212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28.7%。1870年中国为187.175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6.6%。……估计这两个年头中国人均GDP都是523美元。”这说明,当时中国

A. 民族经济开始衰落

B. 传统经济受到冲击

C. 经济受到战争影响

D. 海外移民现象严重

 

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一时期中国的GDP及其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都有所下降,而人均GDP却没有变化,这表明近代以来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国经济受到极大破坏,故C项正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诞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A项表述明显错误;传统经济受到冲击,有利于自然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海外移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是太大,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其主要特点有下列的

A. 以军事企业为主

B. 采用机器生产

C. 没有雇佣劳动力

D. 自给自足

 

查看答案

1920年到1936年,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占进口净值的32.4%锐减为1.7%,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14.1%增长为25.2%。进口商品前5位由棉货、棉纱、煤油、糖、烟草依次变为钢铁、机器工具、交通器材、化学产品、染料颜料。这主要反映了

A. 国内市场的扩大

B. 民族工业的发展

C. 商品流向的变化

D. 商业资本的发展

 

查看答案

(题文)“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由此可知,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

A. 缺乏政府的扶植与支持

B. 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

C. 中国人排斥西方技术

D. 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与列强谈判后颁布了一系列进出口新税则,将进出口税分为了7.5%到50%哄14级累进税率,打破了“值百抽五”的不分等级的旧税率。这种变化使中国

A. 政府财政大幅度增加

B. 民族工业得到充分保护

C. 关税自主得到了恢复

D. 基本掌握海关行政管理权

 

查看答案

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出现“传统外变”的内在根源是

A. 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 洋务运动弊端日益明显

D.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