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中后期,内阁大臣夏言、严嵩擅权用事,但“大学士委寄虽隆,而终明世秩止正五品,...

明朝中后期,内阁大臣夏言、严嵩擅权用事,但大学士委寄虽隆,而终明世秩止正五品,故其官仍以尚书为重,其署名必曰某部尚书兼某殿阁大学士。这是因为

A. 内阁主要体现皇帝意志    B. 尚书掌握实际的行政权

C. 内阁非法定的权力机构    D. 内阁成功地控制了六部

 

C 【解析】从“而终明世秩止正五品”可以看出内阁大臣的官职品衔不高,“其署名必曰某部尚书兼某殿阁大学士”更加确定了这样一点,这是基于内阁并非法定权力机构,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B选项错误,尚书只是形式上掌权;A选项与此无关;D选项曲解材料含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其中父辈有官职者,低等级的又占了半数以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

B. 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 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熟

D. 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

 

查看答案

《晋书》记载:曹魏咸熙二年(256年),“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日友于兄弟,四日沽身劳谦,五日信义可复,六日学以为己。”由此可见

A. 中正官以门第财产为标准选拔人才

B. 州郡中正官全面严格举荐人才

C. 儒学理念影响九品中正制度

D. 曹魏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查看答案

《宋史•职官志二》:“枢密使、知院事(临时掌管枢密院的官员),佐天子执兵政,而同知、副使、签书为之贰。凡边防军旅之常务,与三省分班禀奏;事干国体,则宰相、执政官合奏。”以上材料可看出宋代

A. 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掌军政和财政    B. 设立枢密院使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 严密的官僚体制保证了决策高效    D. 职官分工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

 

查看答案

《旧唐书·穆宗纪》:“(唐穆宗想破格提拔)前检校大理少卿、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上谕之曰:‘士泾父昌有边功,久为少列十余年,又以尚云安公主,朕欲加恩,制官敕下。’制命始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唐代给事中具有封驳权

B. 给事中应隶属于中书省

C. 给事中可否决皇帝诏令

D. 相权可与皇权相互制衡

 

查看答案

“太子年幼继位,年轻的太后临朝,不得不重用她娘家父兄来协助处理政事,外戚骄横擅权,无视幼主。及至皇帝成年,结纳在自己身边的心腹宦官,发动政变,除掉外戚。皇帝亲政后,自然重用夺权有功的宦官,于是又演成宦官专权的局面。这种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成为东汉后期封建政权的一个特点。”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 外戚、宦官权力过大    B. 君主的权力受到制约

C. 君权至上的结果    D. 中央集权所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