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掳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

材料二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至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布铺。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丰饶,商贾因之麇(群)集,汉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

 

(1)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 (2)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发。 【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结合材料“清朝 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 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 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我国的东段边界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1904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 口已达1100 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归纳总结答案。 第(2)问,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从人口分布、边疆的开发、民族融合、抵御侵略等方面概括总结。如材料“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 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布铺。仅十余年,呼兰地区 已是“三城相望,粮产富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1904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 口已达1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可归纳出其历史作用。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晚清移民措施·东北移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A. 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 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 废除君主立宪制

D. 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查看答案

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 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 政治生活缺乏法治基础

C. 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 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查看答案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查看答案

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 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 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查看答案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成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A. 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 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 贵族的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 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