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

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 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 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 民主思想己经成为社会潮流

D. 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材料主要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时代的潮流影响下,也不得不抬出“民主”这块牌子,即说明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成为时代的潮流,民主思想深入人心,C的表述符合题意。A“各界思想趋同”表述有误;B“主要手段”表述有误;“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反映了不是真意接受三民主义,D也不合题意,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 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 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 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查看答案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 揭露历史真相

B. 引介西方理论

C. 倡导变法维新

D. 颠覆孔孟学说

 

查看答案

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 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 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 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 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查看答案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 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 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 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 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查看答案

《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 记载的真实性

B. 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 修撰的政治性

D. 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