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读1800-1914年部分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变化表 1800年 1914年...

读1800-1914年部分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变化表

 

1800年

1914年

英国

40%

80%

法国

25%

45%

德国

25%

60%

 

 

推动上表中城市人口占比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自由放任政策日益盛行

B. 工厂规模扩大并逐渐集中

C. 交通运输条件明显改善

D. 城乡之间的差别日益扩大

 

B 【解析】由材料数据可知,1800-1914年部分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大大提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即工厂规模扩大并逐渐集中,故B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盛行,故A项错误;交通条件和材料数据没有必然关系,故C项错误;D项是材料信息的结果,不是原因。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有二:一是紧扣材料的时间信息“1800-1914年”,二是注意设问的“主要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只要将近现代西方民主和雅典民主作一比较,就不难发现雅典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实际上是近代以来在各国出现的众议院和参议院的胚芽。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二者均体现出

A. 崇尚法治

B. 精英治国

C. 分权制约

D. 轮番而治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初期,一些研究经济特区的著作都有专门的一章或一节探讨特区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中国第一批合资企业的申报书上,不但有邓小平的签字,还有十二位副总理的画圈。这种现象说明,当时

A. 特区推行外向型经济战略

B. 新旧体制与观念激烈交锋

C. 行政审批程序严格且繁琐

D. “两个凡是”仍占主导地位

 

查看答案

“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紧张的快话的日子。然后一群一群地,穿着军服,燃烧着热情,走散到各个方向去。”诗人何其芳笔下的这一-景象突出说明

A. 国民政府迫害民主人士

B. 红军大主力齐聚陕北

C. 土地改革政策深得民心

D. 爱国青年追求理想自由

 

查看答案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更宜设劝工场,凡冲要口岸,集本省之工作各物陈列于中,以待四方估客之来观,第其高下,察其好恶,巧者多销,拙者见绌,此亦劝百工之要术也。”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张之洞在武昌设立劝业场。由此可见,张之洞设立劝业场旨在

A. 展示洋务成果

B. 促进工商发展

C. 倡导实业教国

D. 确定市场规则

 

查看答案

清政府宣称,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是“抚远”“羁糜”政策的胜利,条约签订后可以“永杜后患”,使英人不再“有所借口挟制”.因而是“万年和约”。这主要反映出,清政府

A. 改变了天朝上国的心态

B. 对英国殖民者知之甚少

C. 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D. 打消了英国的侵略借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