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A....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A.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B 【解析】江宁制造局属于官营手工业,所生产的产品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故答案为B项。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投放市场,不存在纳税,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C、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律疏议》规定: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门者,处徙刑两年。这表明唐朝 时期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严格维护坊市制

C.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D.允许郡县开设市场

 

查看答案

我国有如下谚语:及时刈艾(除去杂草)仓必满溢”“施粪如用药,适度为佳”“麻黄种麦,麦黄种麻”“深耕三尺三,来年必丰年。这些谚语最能说明我国古代

A. 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B. 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 五谷丰登,生活舒适    D. 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查看答案

【加试题】选官用人制度的演变事关国家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县郡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引自李明《浅论世官制向职官制嬗变的历史动因》

材料二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

——摘编自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梳理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的时代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隋朝创新科举制的社会原因及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加试题】戈雷岛和奥斯威辛集中营作为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特殊的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中,有一类文化遗产与大多数世界文化遗产不同,它们反映的不是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的创造和辉煌的成就,而是黑暗的历史和残酷的暴行。……将这类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目的是要时刻提醒人们牢记历史,从中汲取教训,防止类似的罪恶和暴行重演。这种世界遗产有其特殊的内涵,是一种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选修6

(1)“这种世界遗产有其特殊的内涵”,结合所学分别说明戈雷岛和奥斯威辛集中营特殊的内涵。

(2)“这种世界遗产有其特殊的内涵”,也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上。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戈雷岛和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地理位置特征。

 

查看答案

【加试题】梁思成说,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最高等级的城市为国都,城方九里,县城通常为三里。平遥古城城方三里,正是这一“礼”制等级的完整范本。在布局上,遵循严格的“左祖右社”“左文右武”“上下有序”的城市礼制程式。高耸古城中央的市楼能够“揽山秀于东南,挹清流于西北”。城里的古民居是具有自足封闭色彩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采用了与山西自然环境相契合的窑洞(砖拱顶)式建筑结构。

——摘编自曾晓华《从西安到平遥》等

材料二徽州古村落利用天然的地理形势进行设计,通过适量采用花墙、漏窗、楼阁、天井等建筑手法,沟通内外空间。无论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徽州古村落均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民宅所建的天井,可以采光通风,无形中将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入其中。民居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的生存空间,形成左右对称、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住家格局。

——摘编自王星明《徽州古村落》

(1)材料一、二的“建筑活动”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标准中的“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指出各自的“范例”所在。

(2)概括上述“建筑活动”中包含的民族文化的共同特性,并援引材料予以佐证。

(3)从传承民族文化的角度,说明保护、开发此类古建筑的基本要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