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 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

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 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 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

D.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

 

C 【解析】从表格中粮仓设置情况来看,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已经不匹配,当时政治中心在关中,而经济中心已经开始南移,故C正确;大运河主要是从经济角度出发,显然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宋代,故B错误;中国古代政治中心此时一直在北方,没有南移,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何一民在《中国城市史纲》中提到:唐代主要城市有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苏州、湖州、常州、鄂州、洪州、广州等70个之多。他认为,唐代的城市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分布也较广泛且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这表明:

A. 唐代经济发展较为均衡,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影响最大

B. 唐代城市兴起,体现了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普遍发展

C. 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帮的涌现促进了南方城市的发展

D. 唐代东部地区经济较为繁荣,有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查看答案

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

A. 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B. 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

C. 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 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

 

查看答案

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这种变化反映出

A. 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

B. 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C. 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

D. 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

 

查看答案

汉代的宫殿,官署、武库等朝廷机构的建筑物约占长安城的9/10,剩下供居住的仅占1/10,唐代的宫城和皇城占长安的1/10,而居民区约占6/10,其他面积为道路、河渠等设施所占。从汉至唐都城布局的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弱化

B. 城市经济联能的增强

C. 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D. 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查看答案

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50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12人。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时,太学生已多至30000人。太学生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A. 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    B. 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 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D. 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