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嬴秦以降,虽盛衰分合不常,然汉、唐、宋、明之外患,不过曰匈奴,...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嬴秦以降,虽盛衰分合不常,然汉、唐、宋、明之外患,不过曰匈奴,曰突厥、曰回讫、吐番、曰契丹、蒙古,总之不离西北塞外诸部而已,降及今日,泰西诸国以器数之学,勃兴海外,履垓埏若户庭,御风霆如指臂,环大地九万里,罔不通使互市。虽以尧舜当之,终不能闭关独治。而今之去秦汉也,亦二千年。于是华夷隔绝之天下,一变为中外联属之天下。

——薛福成《变法》

材料二 中国与各国立约,所急欲删改者,惟一国倘有利益之事,各国一体均沾之语,最不合西洋公法。缘有时乙国以事求于甲国,而蒙允许,丙国亦欲同沾利益。其实交际情形并不相同,无益于丙国,而徒有损于甲国也。

——清驻英法公使曾纪泽18794月与巴西驻英国公使对话

凡遇交涉,异邦客商,一切章程,均由各国主权自定。实于公法吻合,彼虽狡悍,亦可以理折之也。——郑观应《盛世危言》(1894)

材料三 处此时代,苟用平民主义,致令国内纷乱,势必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何能自立图存?惟国家主义盛行,则上下一心,遐迩一体,国人皆互相团结,壮其合群之魄力,发其爱国之精神,然后众志成城,急公仇而缓私仇,先国家而后家事,其国未有不盛,其种未有不倡者也。故欲致和平之幸福,为伟大之国民,必自尊重国家主义始。

——《论平民主义与国家之主义之兴废》,《东方杂志》1907年第4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秦至鸦片战争后“天下观”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政治观念变化的时代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时期的“国家主义”思想。

 

(1)变化:由华夷隔绝、天朝上国到国门开放、中外联系。 (2)背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民族危机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西学东渐,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政治意识觉醒,探索救亡图存道路。 (3)评析:“国家主义”思想是在近代中国遭受外来入侵,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而国民的国家意识淡薄的情形下产生的。它适应了当时救亡图存的需要,有利于觉醒民族意识和维护国家权益;但“国家主义”忽视了国家与政权的区别(没有完全认清清政府的本质以及清政府和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忽视个人权力,具有明显的思想局限性。 【解析】试题分析: 第(1)问,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归纳信息的能力,考查的是晚晴思想意识变化的背景,学生从材料中“终不能闭关独治。而今之去秦汉也,亦二千年。于是华夷隔绝之天下,一变为中外联属之天下”到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与外国联系加强; (2)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归纳信息的能力,本题考查晚晴思想意识变化的背景,学生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民族危机加深、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西方先进思想传入,西学东渐,先进中国人思想意识觉醒,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等方面进行阐述即可; (3)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归纳信息的能力,本题要求学生对“国家主义”进行评价,学生可以从该思想产生背景、影响等角度进行阐述即可。如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的傀儡,强调“国家主义”,忽视了国家与政权的区别,体现了思想局限性的角度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汉以丞相总百官,而九卿分治天下之事。 (东汉)光武中兴,身亲庶务,事归台阁(汉尚书台在宫禁内,称台阁),尚书始重,而汉公卿稍已失职矣。……(曹魏)文帝受禅,改尚书为中书。有令有监,而亦不废尚书。然中书亲近,而尚书疏外矣。东晋以后,天子以侍中常在左右,多与之议政事,不独任中书,于是又有门下,而中书权始分矣。降及南北朝,大抵皆循此制。

——司马光《上哲宗乞合两省为一》

材料二 清末民初中央经济管理机构变革简表

 

概况

清朝末年

清朝以六部中的户部、工部主管财经。1903年仿西方制度增设商部,鼓励实业。1906年,工部并入商部,改为农工商部。另设邮传部,主管交通;户部改为度支部,仍管财政。

民国初年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设财政、实业、交通三部。由于存在时间短,除颁布一些政策法令外,具体业务还未开展。

1912年3月,北京政府将实业部细分为农林、工商两部。1912年12月,又合并为农商部。期间广采西法,初步建立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法规体系。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1982年开始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次政府机构改革的组成部分。经过改革,国务院工作部门由100个精简到61个,人员编制从5.1万人减为3万人,各部委组成人员平均年龄由64岁降到60岁。这次改革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但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没有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2003年开始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本次改革以调整机构设置、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主要任务。例如: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其任务是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新设立的“国资委”负责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新组建的商务部负责推进流通体制改革。

——综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等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两汉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央机构调整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中央政府经济管理机构变革的特点并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 1982年和2003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中心内容主要有什么不同?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这些改革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新中国建立后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改革开放时期又设立经济特区;港澳回归后,特别行政区建立。以上活动体现的共同的政治理念是

A. 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B.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 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D. 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查看答案

1982年8月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指出美国政府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政策。美国政府理解并欣赏1979年中国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和1981年中国提出的九点方针中所表明的中国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这反映了(  )

A.台湾问题不再是中美关系中的主要制约因素

B.美国的态度有利于解决历史上殖民主义的遗留问题

C.坚持一个中国是中美发展关系的基本前提之一

D.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查看答案

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建立    B. 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C. 加强了基层民主建设    D. 通过普选产生了第一届全国人大

 

查看答案

“全会对于中央在二中全会以来十个月的工作表示满意。……所有这一切,都为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准备了良好的条件。”这段文字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公报。关于这次重要会议的正确说法是

①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②确立了建国后党和国家的第二代领导 ③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④提出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