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以下是小明同学为某历史单元设计的朝代演变示意图,适合此单元主题的是 A. 中华文...

以下是小明同学为某历史单元设计的朝代演变示意图,适合此单元主题的是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 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C 【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其内容涉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结合魏晋时期的时代特征,可以得出当时国家分裂,名族政权对立,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C符合题意;ABD均与魏晋时期的史实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出自

A. 孔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程灏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上海博物馆的国宝“大克鼎”。作为史料,它可佐证

A. 商周牧野之战    B. 西周分封世袭    C. 春秋礼崩乐坏    D. 战国军功授爵

 

查看答案

距今6000年至7000年,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这一论断来自

A. 史诗    B. 神话    C. 文献    D. 考古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化往往是进进出出,一会儿进入儒家,一会儿进入佛家,一会儿进入道家。宋明理学可以代表历代文化的特点,基本上是多元并举,这是中国文化非常好的开放互融的态势。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不朽格言为代表,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感。但是,由于理学成为古代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维护了专制主义的等级秩序,以一整套规范压制和扼杀人的本性,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在笛卡尔眼里,世界的本质是理性的,自然的本质也是理性的,而理性的特质,可以通过数学的类比加以理解。人作为万物之灵,其本质也是理性。理性乃自然之光,是人人都具有的天赋能力。正因为如此,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能够单纯凭借“我”而为知识提供确定性的最后根据,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上帝,认识自然,把握自然的规律。个人理性的权威几乎达到至高无上的地步。理性是独立自主的,个人有权利自由地运用理性,而不依靠任何外在的权威,不服从任何外在命令,只服从理性本身。

——尚新建《启蒙与人性》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接续式的“早熟”的启蒙。在14至16世纪.西方人依靠自身的社会变革力量酝酿起早期启蒙,并层层推进演绎出18世纪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晚熟”启蒙。借助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凸显出“西方式”启蒙的反传统含义。

——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宋明理学开放互融的发展态势。并分析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理学和理性思想在对待人性的态度上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启蒙产生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留美学者黄仁宇,提出大历史观,主张要“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历史”,而不能简单地以道德评价笼罩一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沿岸……黄河的淤沙含量令人叹为观止……在帝制时代以前,各自修建的治水工程经常是彼此分开的封建国家之间发生纷争的原因,直到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的出现,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在中国,降雨的季节性很强……导致中国频发水旱灾害……公元前221年之前的数个世纪里……农民因饥饿和食品短缺而参加战争。大自然还给中国设置另一个难题,即北方边疆的安全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案,也与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相关。

——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出现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原因?

材料二  况且提到这一段史实,尚要顾虑到一种历史名词的问题。我们无法忽略赵宋王朝期间,中国开展了一种“商业革命”和“文艺复兴”的说法。这些名目由少数日本学者发起,渐有西方即中国历史家效尤。

——黄仁《中国大历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中国“开展了一种‘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材料三  我们再问:为什么中国不能产生资本主义?其答复则是“一只走兽,除非脱胎换骨,否则不能兼任飞禽”。中国是大陆型国家,重农抑商已久,是传统政策,重生产而不重分配。不仅整个领域自给自足,而且各府县也要遍种桑稻。加以中央集权,长期实行科举取士,使中国这个国家与社会表现出它独特的性格,所有知识分子的人生观也要根据这个高层机构之需要而调整。

——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不能产生资本主义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