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96至1911年,中国铁路建设有了较大发展,新建铁路总里程约为此前的20倍,...

1896至1911年,中国铁路建设有了较大发展,新建铁路总里程约为此前的20倍,下图呈现了当时铁路投资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铁路修筑的资金来源充足

B. 此时清政府重视修筑铁路

C. 近代商人投资于铁路建设

D. 清政府完全掌握铁路修筑权

 

B 【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1896至1911年中国铁路建设的资金来源构成,但并不能说明铁路修筑的资金来源充足,故A错误;“新建铁路总里程约为此前的20倍”说明此时清政府重视修筑铁路,故B正确;材料数据没有反映近代商人投资于铁路建设,故C错误;“清政府完全掌握铁路修筑权”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材料数据,故D错误。故项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专制君主集权始终面临两个无法解脱的困境:其一只要君主运用官僚体制来管理社会,就会受到官僚集团的制约:其二,君主为了防止其坐大,必然采取各种手段来削弱。但是,皇帝越是打击,官僚集团的规模越庞大,组织越严密。”由此可知

A. 君主加强皇权的措施经历了由内官到外官的演化

B. 君主大权独揽的说法某种程度上不具有可操作性

C. 专制君主必须要依靠官僚体制才能统治整个社会

D. 皇权加强官僚体制的削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查看答案

《易》也叫做《易经》或《周易》,是我国最早的占卜用书。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最早篇目出现于商、周之际,成书于战国或秦汉之际。由此可以判断

A. 《易》是中国最早的历史典籍之一

B. 《易》的社会功能主要是用于占卜

C. 《易》反映商、周之际的社会变化

D. 《易》对于后世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

——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马嘎尔尼访华并没有带来满意的结果。英国对代表翠性主义工业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在乾隆朝中高级官员以及皇帝眼中的只有不屑。清政府对马嘎尔尼的所有请求概不答应.最后马嘎尔尼使团除了带着一堆乾隆帝赐予的无用赏赐经广州入海夕卜,一无所获。西方人心中关于中国形象最后一点崇高崩塌了。马嘎尔尼在其《纪事》中写道:“中国自满洲鞑靼占领以来,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的说反而倒退了。”

(2)分析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深层次理由和清政府拒绝马嘎尔尼要求的原因?马嘎尔尼得出“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的说反而倒退了”的结论,客观上是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经济的发展,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影响着社会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粮食亩产水平(市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全国耕地面积

(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春秋战国

91(全国)

614.8

2.3

94%

秦汉

117(全国)

1048.35

5.72

94%

魏晋南北朝

122(北方)

215(南方)

1167.7

3.85

90%

隋唐

124(北方)

328(南方)

1450.92

6.42

90%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2)据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茶叶种植在唐代发达的原因。你觉得材料二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可信吗?请说明理由。

材料三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据材料三联系宋朝商业发展的史实,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理解。

材料四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至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摘自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五(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4)材料四和材料五揭示了哪些社会现象?这样的现象对新经济因素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A. 帝国的彷徨    B. 中华的荣耀

C. 东方的曙光    D. 王朝的振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