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明一个根本性特点,就是人的身份地位、财富...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明一个根本性特点,就是人的身份地位、财富和社会政治权力在不断流动,而且是制度化流动。第一,身份地住的流动性,是中华文明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动力。我们没有固定不变的身份地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可以经过人自身的努力而得到改变,人们的身份地位都在不断变动,而且有制度性保证。这个变动是可控的,当变动的路堵塞了,不可控了,社会危机就产生了。第二,是财富的流动性。商鞅变法后土地可以买卖,土地就一直在流动中,而且有制度性保证。土地流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维持理性发展的最根本财富。第三就是权力的流动,权力是否真正向所有人开放,是否能够真正成为公权力,不仅是政治问题,也是经济、社会、文化问题。

——摘编自姜义华《“自信”的根基》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文明发展的动力”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中国历史相关知识,对这一主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充分。)

 

示例一 主题: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是文明发展的动力。 论述:秦朝时期,废分封,行郡县,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实现了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官僚政治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秦汉的统一,为中国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隋唐时期,废除九品中正制,推行科举制,选官的依据不再是出身和门第,而是科举考试成绩,更加公平公正,改变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科举制扩大了政府的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总之,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推动了文明的发展,成为文明发展的动力。 示例二 主题:财富的流动是文明发展的动力. 论述: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作为财富由奴隶主占有转为封建地主占有,推动了社会的转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壮大了秦国的国力,为秦灭六国实现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1953-1956年,新中国有计划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满足了广大人民占有生产资料的需求。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推动了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总之,财富的流动在不同时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示例三 主题:权力的流动是文明发展的动力。 论述:秦朝统一后,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打破了贵族世袭掌握权力的局面,权力由贵族转向专业官僚,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汉代实行察举制,自下而上举荐孝、廉突出的人才,有利于社会中下层向上流动。隋唐时期,废除九品中正制,推行科举制,改变了以门第出身为主的人才选拔方式,国家各级权力部门逐渐向社会各阶层开放,扩大了人才的来源,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基础,宋至清不断完善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综上,权力的逐渐开放,调动了社会各阶层参与国家管理的积极性,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其它史实论述,或提出其它主题,符合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即可得分。 【解析】本题根据上述材料“人的身份地位、财富和社会政治权力在不断流动,而且是制度化流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围绕“文明发展的动力”拟定一个主题,例如: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是文明发展的动力。再结合中国历史相关知识即可从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科举制选官的依据不再是出身和门第、改变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等方面对这一主题进行论述。注意史论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1610-1695),其父黄尊素系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受酷刑而死。黄宗羲在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对阉官的斗争,中年又出生入死地进行抗清的武装斗争。在他的主要著作《明夷待访录》中,开篇便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主张建立一种开明的君主政体,即设置掌实权的宰相或政府首脑,与天子共议朝政。他认为天下之治乱系于法之存亡。他反对残苛的非常之法,主张贤人本着宽简之法尽量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社会公平,即古代所谓的贤人政治。该书通过抨击家天下的专制君主制度,向世人传递了光芒四射的民主精神,这在当时黑暗无比的社会环境下是难能可贵的。

材料二  孟德斯鸠(1689-1755),出身贵族世家。1716年,孟德斯鸠继承了其伯父在波尔多议会议长的职务。其著作《论法的精神》完成于1748年,在该书中,他鲜明地表达了对英国君主立宪资本主义形式的欣赏和认可。他认为,在专制政体下,君主任意生杀豪夺,为所欲为,反复无常;人民无任何规则可遵循,所以,专制政体的原则只能是恐怖。他主张法治,反对人治,他认为是法律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强调法律作为人类理性的体现,是一个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基础。该书被称为继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之后又一部对人类法律文化影响深远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书中阐述的理论和原则对后世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芳《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的比较》等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主张的异同。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和盂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在当时对本国产生的不同影响,并分析产生不同影响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下图为两个历史时期世界主要经济体年平均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这种变化反映了

A.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作用最大

B. 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

C. 冷战格局的形成有利于“黄金时期”的出现

D.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查看答案

下表为《1970~199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化》,反映了发展中国家

——据联合国《1980~2000年世界人口和农村人口增长》

A. 工业化之路仍然比较漫长

B. 农村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 经济增长速度在全球领先

D. 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缩小

 

查看答案

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对宪法的批准程序进行了变革,由《邦联条例》规定的13个州议会的一致批准,改为“经过9个州的制宪会议批准,即足以使本宪法在批准本宪法的各州成立”。这一变革体现了

A. 代议制与政党政治相结合

B. 三权分立由理论到实践

C. 联邦制与直接民主相结合

D. 州权与人民主权相结合

 

查看答案

“1700年时,英国总人口中尚有60%在田野中耕作,而到18世纪末时,只剩不到33%。”材料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近代交通促进了人口迁移

B. 环境严重污染导致了人口死亡

C.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D. 工业化发展加剧了耕地的减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