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布什公开提出:西方应鼓励苏联朝一个开放的社会演进,直到苏联已经进行了民主和自由市场的经济改革之后,华盛顿才不会再阻止对苏联的经济援助。这主要表明
A. 美国反对西方对苏联的经济援助
B. 苏联此时已处于解体崩溃的边缘
C. 美国希望苏联社会性质的改变
D. 美国力图改变争霸中不利局面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首相希思认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能“听任自己陷于孤立”,否则,“前景的确将是黯淡的”。这主要说明了
A. 西欧一体化成效凸显
B. 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
C. 两大阵营的对峙对抗局面加剧
D. 马歇尔计划积极展开成效显著
“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以竞争替代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管制。”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A. 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 要求政府放弃其经济职能
C. 推动了垄断资本的发展
D. 促进了自由贸易的盛行
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这主要体现了罗马法
A. 完整法律体系至此最终确立
B. 已完全摒弃了习惯法痕迹
C. 以维护平民的利益为出发点
D. 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
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不能反映出
时期 | 主题词 |
“一五”(1953-1957) | 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
“二五”(1958-1962) | 大跃进、大倒退 |
“六五”(1981-1985) | 走向改革开放 |
“八五”(1991-1995) |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
“九五”(1996-2000) |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
“十五”(2001-2005) |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
“十一五”(2006-2010) |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
A. 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B. 中共治国方略总是比较合理
C.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完善
D. 对改革开放的坚持
《抗战建国纲领》是国民党抗战初期的主要纲领,它以“三民主义”为最高准绳,要求全国抗战力量要在国民党及蒋介石领导之下,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教育等方面制定纲领,坚持抗战并同时完成建国。该纲领
A. 顺应中华民族抗日的基本要求和愿望
B. 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
C. 核心思想是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表达了国民党民主建国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