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以前,中国人只知有朝廷,有天下。19世纪中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以前,中国人只知有朝廷,有天下。19世纪中叶后才逐渐接受“国家”这一近代概念。1900年,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将造成当时“老大中国”之责归罪于一班“老朽之人”。由于进化论风靡,少年必然代表未来的希望似乎成为一种常识,甚至“青年”尚嫌不够,还要冠之以“新”,但在建构“少年中国”过程中,国人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和“制度认同”出现危机:要复兴民族,却要抛弃传统;痛恨帝国主义,却又对其文化情有独钟。在“少年中国”旗号下,聚集着持各种不同乃至相对立的观点、主义的知识分子。更加复杂的问题是,到底该由谁来担当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少年中国”始终是一个虚幻的理想。时人对这一概念的珍爱,恰恰映衬出内心的无所皈依。

——摘编自《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国家认同》

材料二美国的国家认同并非世人熟知的“美国信念”,而是17世纪和18世纪早期定居者的盎格鲁—新教文化,其核心元素包括:英语;起源于英国的法治理念、统治者的责任理念和个人权利理念;敢于持异议的新教价值观,如工作道德以及相信人有能力和义务创造人间天堂。但是从20世纪后期开始,盎格鲁—新教文化的重要地位和实质内容受到了诸多挑战,包括来自拉丁美洲和亚洲的移民浪潮、学界和政界流行的文化多元主义、以族群和性别为核心的身份认同,以及精英人士日益强调的跨国身份认同等等。与此同时,在美国人看来,全球霸权已经成为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最重要特质之一,不是世界第一的美国就不是美国。

——摘编自谢韬《美国国家认同的危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少年中国”说出现的背景,并分析“少年中国”在当时无法成为一种国家认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后期美国国家认同发生的变化及原因。综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国家认同的理解。

 

(1)背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并迎来“短暂的春天”);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民族意识觉醒,“国家”概念广泛传播;进化论广泛传播(社会上兴起各种思潮)。 原因:新旧文化冲突造成了矛盾的心理;思想观点复杂多样无法形成共识;时局混乱,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少年中国”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未付诸实践。 (2)变化:盎格鲁——新教文化的价值内涵被弱化,多元化和全球霸权的观念日益显现。 原因:多极化趋势下,美国要维系其霸主地位;全球化影响广泛;移民浪潮带来多元文化;种族与性别歧视等社会问题的出现。 认识:凝聚国家认同,要将弘扬传统文化与发展现实文化结合起来,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国家认同,需要推动建设互相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凝聚国家认同,需要广大青年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展现人生的价值。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少年中国”之说出现的背景主要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方面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以及思想方面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等多角度分析即可。无法成为一种国家认同的原因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到底该由谁来担纲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等字眼反映的就是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等。 (2)20世纪后期美国国家认同发生的变化主要突出盎格鲁—新教文化的弱化以及多元化和全球霸权的观念等,至于原因则要从美国维持霸权地位的需要、全球化的影响以及美国存在的种族歧视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国家认同的理解是一道开放性问题,主要围绕着国家认同的背景和意义等回答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漫画《谆谆教诲》(下图)中,美国总统里根对人民说:“不要让任何人说你们是贫困的,你们拥有世界上最昂贵的武器。”漫画所表达的是

A. 军备竞赛加重人民负担

B. 美国在争霸中占据上风

C. 美国军事实力世界领先

D. “滞胀”危机影响重大

 

查看答案

19世纪,英国发起“拯救工厂儿童运动”,使他们逐渐回归其“儿童”本质。1880年,英国实施强制义务教育法,学校肩负起培育“新型儿童”的责任。这些举措的目的是

A. 全面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B. 继续保持其强国地位

C. 进一步扩大政治普选范围    D. 以多种方式干预经济

 

查看答案

1798年前后,有人士指出:(法国)由于共和国先于支持共和的舆论氛围出现,激进革命派为捍卫共和制,不得不诉诸恐怖手段打击“共和国的敌人”,强迫人民接受自由。其观点重在强调

A. 启蒙思想尚未被民众接受认同    B. 政治变革要立足国情适时推进

C. 共和国的敌人制造了社会动荡    D. 革命的失败在于没有发动群众

 

查看答案

文艺复兴后,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

A. 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被弱化    B. 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

C. 复古风格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    D. 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

 

查看答案

1953年9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城市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指示》。凡是工业建设比重较大的城市,要迅速组织力量,抓紧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小城市一般不再扩大基本建设,只进行一些必要维修工作。据此可知当时

A. 集中资源建设工业化基础

B. 限制城市入口的过快膨胀

C. 优先发展沿海的工业城市

D. 将工业城市进行重新规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