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鸦片战争前后,近代报刊已引入中国,但在当时办报被视为“洋人营利之举”,或是“莠民...

鸦片战争前后,近代报刊已引入中国,但在当时办报被视为“洋人营利之举”,或是“莠民之贱业”。然而1895年到1898年,国人所办报刊就达50余种,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创办报刊的第一个高潮。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维新变法的推动

B. 民族危机的加深

C. 洋务运动的破产

D. 民族工业的发展

 

B 【解析】 材料表明国人由轻将贱报人,认为是“莠民之贱业”,而维新变法期间则掀起了办报高潮,其原因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深重,故结报刊开启民智,故选B;通过报刊宣传了维新思想,从而推动维新变法运动,排除A;C与材料无关,排除。民族危机深重单只实业救国思想的传播,从而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的《大明会典》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然而在该书中始终没有将“内阁”单列章目,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最高学术机构)之下。这主要是因为

A. 内阁地位无足轻重

B. 皇帝权力过度膨胀

C. 内阁不是法定机构

D. 阁臣多来于翰林院

 

查看答案

唐初,有大臣认为前朝历史文献多有遗失,担忧“十数年后,事迹湮没,如文史不存,何以贻鉴今古”;元朝马端临强调“生乎千百载之后,而欲尚论千百载之前,非史传之实录俱存,何以稽考。”据此可知历史文献可以

A. 服务统治

B. 提高修养

C. 传承文化

D. 总结历史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诸侯国先后推行“授田制”,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贵族,而是直接分配给奴隶和农民耕种,或赏给有军功的贵族。这一制度有利于

A. 推广精耕细作

B. 推动社会转型

C. 抑制土地兼并

D. 改变地租形式

 

查看答案

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来我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缅怀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二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材料三   1937年7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将领毛泽东、朱德为日寇进攻华北致电蒋介石,要求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由于中国的战争,苏联直接免除了来自日本的压力……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达到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在昆明参战的以陈纳德将军为司令的美国志愿者飞行员——飞虎队也并入了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参战,同时,美国的援助大幅度增加……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票(小型张)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2)依据所学知识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材料二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依据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材料四中纪念邮票展现了怎样的时代内涵?依据所学知识简述抗战胜利在近代中华民族抗争史中的历史地位以及世界意义。

(4)综观中国的抗战纪念,形式越来越丰富,规格越来越提升,内涵越来越深刻,这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署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盐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诸侯王表序》

材料三: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

材料五: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摘选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朝议”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些意见?李斯主张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作者认为汉初实行了什么制度?其产生了什么影响?

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地方机构有哪些?简要说明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影响。

(4)材料四、五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什么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