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62年的那次战争,可以说中国处...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62年的那次战争,可以说中国处于1:3的绝对劣势局面。表面上中国打赢的是印度,但事实的实质是中国击败了当时的两大世界军事强国美、苏。然而,此时中国的领导人却做出了快速回撤的决定,而且是沿着过去的实际控制线再后退20公里。另外,中国方面还遣返了包括1名少将旅长在内3450名印度战俘,以及归还缴获的武器装备。西方国家对此感到惊讶的同时也对东方这个“怪物”有了新的认知。

现在看得很清楚了,中国政府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用实际行动告诉印度:我们争的是国家的尊严,是对中国国家身份的认同和维护。毛泽东在不同场合对此役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预言,这一仗至少可以保印中印边界10年稳定。

——摘编自《一场不十分公平的较量:美国人眼中的中印.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62年中印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打赢了战争之后做出“快速回撤”决定的战略意义。

 

(1)背景:美、苏对印度的支持;美国继续采取对中国的敌视政策,中苏关系恶化;中印存在领土争端;中国经济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 (2)意义:维护了中国的尊严;中国的克制与让步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避免了中印战争的全面升级,维持了中印边界的长期相对稳定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中国处于1:3的绝对劣势局面。表面上中国打赢的是印度,但事实的实质是中国击败了当时的两大世界军事强国美、苏”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美苏对印度的支持、美国继续采取对中国的敌视政策、中苏关系恶化、中印存在领土争端、中国经济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等方面概括1962年中印战争的背景。 (2)本题根据材料“争的是国家的尊严,是对中国国家身份的认同和维护。毛泽东在不同场合对此役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预言,这一仗至少可以保印中印边界10年稳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维护中国的尊严、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避免了中印战争的全面升级、维持中印边界的长期相对稳定等方面指出中国政府在打赢了战争之后做出“快速回撤”决定的战略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后周)周世宗即位之初,国内政局不稳,官员敲诈和贪污风气盛行,他严惩失职误事、贪污重敛的官吏,严明赏罚,编订《大周刑统》,颁行全国,还屡次下诏求谏求贤,网罗人才。他不贪恋奢华之物,严厉禁止朝廷官员大肆铺张浪费。世宗“命工刻木为耕夫、织妇、蚕女之状,置于禁中,思广劝课之道”,经常亲自到各州县视察民情,考察农业生产状况,大规模河道整治,兴修水利,疏通运河。世宗整顿禁军,下令“选武艺超绝者,署为殿前诸班,老弱赢小者去之,诸军士伍,无不精当,且减冗食之费焉”,根据“先易后难”的方针,向西夺取后蜀4州,向南攻占南唐江北14州,北伐辽、汉,连克三州三关。由于英年早逝,世宗没有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旧五代史》对他的评价“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摘编自原同申《浅谈周世宗的改革》等

(1)根据材料,概括周世宗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世宗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阅读图表,完成下列要求。

结合下图所示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知识分子的担当与局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查看答案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79年,撒切尔当选为首相,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撒切尔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取消石油等领域垄断,废除了多项限制经济活动的规定;大量削减福利开支,扩大公共产品市场化。英国经济增长从1982年的-2.2%回升至1988年的5.9%,通货膨胀率从1980年的18%回落至1986年的3.4%。但由于大量国有企业倒闭,失业率由1979年的4.9%上升为1983年的11.7%,此后逐渐有所下降。1984—1985年,撒切尔政府关闭非盈利煤矿,停止对煤矿工业的政府补贴,煤矿工会发动了362天的罢工。在她第三任期内,英国政府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财政赤字终于转为盈余。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等

材料二1978到1984年,城市企业改革主要是通过扩权让利,使企业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突破把计划同市场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1984到1988年,国家指令性计划工业产品品种由1123种减至50种。1983年后,私营经济成批出现。1988年,国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1990年,资产超百万元的私营企业已经达到453万个。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王玉茹《中国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撒切尔政府经济改革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政府经济改革和中国经济改革措施的相似之处,并说明各自的历史背景。

 

查看答案

多年的全球化趋势造就了一个形式上的“地球村”,却没有建立起深度有效的全球治理结构。现存的全球治理格局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强权仍在,美元霸权仍在,与此同时,世界布满了国际游戏参与者试图重构全球秩序的“先手棋”。材料中的“先手棋”说明

A. 美国在到处干涉国际事务    B. 世界上联合抗美力量增强

C. 地区冲突己成世界新危机    D.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加强

 

查看答案

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曾规定,“1933年到1937年间,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40.1%降低为14.5%。”这说明当时的苏联

A. 意识到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 重视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

C. 改变了工业比例失调的状况

D. 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