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严耕望指出:“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不能用本地人。他们的属吏必为...

严耕望指出:“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不能用本地人。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材料反映了

A. 汉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

B. 汉代郡县官员由中央任命

C. 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但地方势力较大

D. 郡国地方大臣在地方政权中拥有绝对权力

 

C 【解析】A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B选项片面解读材料。D选项错在“绝对权力”。根据材料“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不能用本地人。”可知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故其权极重。”可知地方势力较大。故选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通典·选举》中载:“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具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傥或道义亏阙,则降下之……”由此可知,实行九品中正制的初衷是

A. 选拔有才德者为官

B. 选拔有较多土地和其他社会财富的人为官

C. 选拔豪门望族子弟为官

D. 优先选拔官宦子弟为官

 

查看答案

北宋时期实行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一方面使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丧失,另一方面却造成了地方积贫积弱的局面,这其中采用的主要史学分析方法是

A. 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法

B. 问题探究法

C. 多媒体图片分析法

D. 比较分析法

 

查看答案

宋代的军政要务和人事任免,君主常以“内降”、“内批”、“中旨”、“御笔”等形式直接处理,“除授不归中书”。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 中枢体系中的相权被大大削弱

B. 政治生活具有重文轻武的倾向

C. 中央决策层已经初具内阁制雏形

D. 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朝代加强皇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设立中朝

B. 宋代设立枢密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权力

C. 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D. 元朝废除三省制,只设中书省

 

查看答案

下列不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的是

A. 较秦汉丞相更能发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权功能。

B. 三省职权划分明确,分工合作。

C. 不容易出现大权独揽的宰相

D. 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