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程荫南 湖北人。190...

(题文)(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程荫南

湖北人。1902-1905、1911-1915年两度赴日本留学,先后修习普通科和法律。在日本期间,他先后翻译或写作了《新式数学教科书》《数学问题解式》等系列数学著作,在国内数学界享有盛誉。民国初年,当选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佥事,湖北省参政员等职,但是由于他痛恨当时的官场腐败和军阀统治,所以基本上没有履职,过上隐居生活。1937年,听到日本侵华的消息,忧忿而死。

隐居家乡期间,他于1919年纂修了家谱。在“自序中写道:自欧化东渐以来,少年……奢谈国家主义,鄙弃家庭制度……举数千年遗传之国性,一蹴推翻之,不知西方虽无家族之制而其所谓民族主义膨胀于各地者,亦家族主义之蜕化而扩充之也。见在民国更新,合五大民族倡言同胞,亦西人民族主义之意……

(1)程荫南的历史活动与当时的社会历史变迁息息相关。简要分析程荫南主要历史活动的历史背景。

(2)简要归纳并评价程荫南在家谱“自序”中的主要观点。

 

(1)①程荫南前往日本留学,与20世纪初中国赴日留学热是一致的,晚清政府实施“新政”,推动了“留学热”的形成。②翻译或著作新式数学教科书等数学著作,与清政府废除科举制、推行新式教育的改革有直接关系。③在民国初年当选为相关职务,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的民主政治制度的构建。④他的隐居生活,是因为对当时军阀统治的政治局势十分不满的反应。⑤隐居家乡期间纂修家谱,是因为他无法通过学术研究或从政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那么退回“修身”“齐家”,也是读书人追求的理想状态之一。 (2)家谱“自序”中的主要观点是:家族制度是国家主义的基础。程荫南驳斥了一些人因为主张国家主义而否定家族制度的观点和行为,认为家族是国家的最基本构成单元,没有家族制度,国家主义就失去了根基;家族制度是数千年来一直存在的传统,不能贸然鄙弃;从世界范围来看,西方盛行的民族主义其实也是家族主义发展的产物。这种观点以及论证方式是合理的。 【解析】(1)本题据材料“两度赴日本留学,先后修习普通科和法律……翻译或写作了……系列数学著作……当选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佥事,湖北省参政员等职……痛恨当时的官场腐败和军阀统治,所以基本上没有履职,过上隐居生活……他于1919年纂修了家谱”即可简要分析程荫南主要历史活动的历史背景。 (2) 据材料“举數千年遗传之国性,一蹴推翻之,不知西方虽无家族之制而其所谓民族主义膨胀于各地者,亦家族主义之蜕化而扩充之也。见在民国更新,合五大民族倡言同胞,亦西人民族主义之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家族制度是国家主义的基础、西方的民族主义其实也是家族主义发展的产物等方面简要归纳并评价程荫南在家谱“自序”中的主要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历时20年的越南战争,分为五个阶段

材料二越南战争的两幅照片(大轰炸下的场景)

(1)根据材料一,说明越南战争的发展历程

(2)结合材料二,越南战争的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材料:隋以前,地方官制重叠,滥立名目……形成了“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状况,出现了“资费日多”“租调岁减”的局面。583年,隋文帝废郡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一些州县,裁汰一些冗官。

汉、魏时,州、县两级长官权力很大,可以自行选择僚……隋朝确立制度,全国各地的“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而且县佐须用别郡人,还规定地方长官及其重要属僚每年年终到中央“上考课”(报告工作),中央还常常派使臣出巡地方,考察州县官员的政绩好坏。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隋朝地方官制改革的背景和主要措。

(2)简要分析隋朝地方官制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200年来,欧洲的学术研究兴盛,对历史文化深入研究继承。研究出现的名理、公例等成果很——回顾我们的历史,很多成果都比他们早,这不是附会夸大自己。我可以举几个铁证来证实这一点。西方最突出的科学成就,名、数、质、力(哲学、数学、化学、物理)。我们的《易》就是名、数为经,质、力为纬,合起来就是《易》。宇宙之内质、力相互作用,没有质就无法体现力,没有力,质也就无法运动。力就是乾,质就是坤。举例来说明印证:西方人说,静者不自动,动者不自止;运动的轨道如果是绝对平均值,那么物体运动的速度必然是均匀的。这是古人所没有的观点。他的这一观点出来之后,天文学取得长足的发展,西方人从中受益。但是我们的《易》早就讲过“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这些难道是偶然的巧合吗?即使是巧合,他们坚持说自己的发明发现,但是我们中国都要比他们早,甚至完全可以说是他们学习我们的东西。可是这样也改变不了我们落后的事实,也没有必要来掩耳盗铃。古人开创了学术学说,可惜我们的后人没有进一步的继承发扬,古人规划了大的方面,后人没有进一步充实完善。这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不学无术、不开化造成的后果。祖先圣明,可是子孙后代愚昧无知,又能怎么办呢?”

———严复《天演论自序》

结合材料与所学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严复与他的西学介绍或严复与他的译著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的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405年到1422年郑和已经完成了六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有众多的发现,并且将所经历地区的地理、物产、风土人情作了十分详细的记载,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明成祖病逝,皇太子朱高炽继位,是为仁宗。仁宗认为下西洋是劳民伤财,听信了户部尚书夏原吉的建议,曾一度罢西洋宝船,废止些项活动,甚至连所存的有关档案资料也给予焚毁。直至宣宗六年(1431年)十一月,才得以实现第七次下西洋。到达了十七个国家和地区归来时已是宣宗八年七月初七日……宣宗九年,郑和病逝。就在这一年,其副使王景弘又组织了第八次下西洋的活动,但其声势和规模都远远不及前七次了,下西洋活动接近尾声

———摘编自李楠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哥伦布多次航行到美洲,他始终认为自已到达了印度。因为他的航海活动没有能像达加玛哪样带来西班牙人所需要的黄金和香料,所以西班牙人大骂他是“江湖骗子”。尽管如此,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仍然兑现她对哥伦布的承诺:给哥伦布以“航海司令的头衔和百分之十的战利品的回报,以及将他发现的地区的总督权过继给他的后代。西班牙人也开始在美洲大规模殖民,发展贸易、开采矿产……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明政府停止下西洋活动的原因,并就下西洋活动的停止谈谈你的看法?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哥伦布和郑和航行的共同点。并分析两人航海结果不同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阿莱霍·卡彭铁尔的长篇小说《消失的足迹》,人们将其比作现代版的《桃花源记》:作者心目中的美好境地往往都与“世”隔绝,模拟远古,物质简朴,人情融融,都受到“外界”临近的威胁,并在这威胁到来之前彻底消失。据此可知,《消失的足迹》应属于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黑色幽默”

D. 魔幻现实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