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余姚六仓志·风俗》载:在过去浙江宁波慈溪一带,嫁妆中“必预备凶服”。所谓“凶服...

《余姚六仓志·风俗》载:在过去浙江宁波慈溪一带,嫁妆中必预备凶服。所谓凶服,即办丧事穿的缭农麻裙,是女儿在将来公婆去世时要穿的丧服。而公婆对此嫁妆不仅不觉得晦气,还很高兴,觉得亲家想得周到,体贴女儿。材料所涉习俗反映了(     )

A.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B.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

C.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

D.惠帝四年春正月举民孝悌力田者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嫁妆中必预备凶服”的信息,可知这体现了重视孝道的伦理观,故C项正确;A项是宗法制的表现,B项反映的是礼乐等级制度,D项体现的是重农思想,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B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代女服的主要特征为风华美丽、不拘一格、个性突出,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的绚丽开放,呈现一种内敛拘谨而又不乏淡雅精致的风格。这一变化反映

A. 理学的道德观念日渐普遍化

B. 宋代治国理念发生根本变化

C. 商品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D. 工商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

 

查看答案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朱熹主张知、行分际,“先知而后行”;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认为知而不行,是不知。据此可知

A.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立

B. 阳明心学张以行代知

C. 朱熹重知轻行、知行脱节

D. 阳明心学更注重道德实践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医学有通行的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学

A. 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 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C. 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 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查看答案

程颐在给程颢撰写的墓表中说:“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先生)得不传之学于遗经”。王阳明认为宋儒的格物致知误导世人很久,“致良知”才真的阐明了“千古圣圣相传的骨血”。这说明程颐和王阳明都

A. 主张改造理学

B. 重书本轻实践

C. 注重道统权威

D. 强调学术创新

 

查看答案

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目的是

A. 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

B. 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

C. 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

D. 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