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张体现了 A. 进步史...

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张体现了

A. 进步史观

B. 天命史观

C. 循环史观

D. 英雄史观

 

A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韩非对于三个历史阶段进行了评述,材料中观点的大体意思 是:上古中古人口稀少,条件简陋,可以行仁义;现代社会人多物少,争于气力,因此就不可以行仁义,而需要 用法治。每一时代的世情事态都不一样,一切政治政策都要以当时的世情事态为出发点。这与法家的主张一致, 这种观点表现出人们对历史认知的发展,也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反应,因此选择进步史观,故A项正确。B 选项是一种消极的 态度,与材料不符;C 选项强调循环,而材料强调发展进步;D 选项材料中没有出现英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韩非子•功名篇》:“桀为天子,能制天下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韩非子主张

A. 礼教、仁义、感情都是不需要的

B. 人君应该将所有权力集中,并提高威望以服人

C. 定法应该清楚,使得民众皆知,并以严刑重赏来执行

D. 君主应该具有一套驾驭臣子的手段和方法

 

查看答案

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但百姓原指贵族阶级,后来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以下关于百姓词义的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A. 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春秋战国,反映了土地私有制产生,宗法制遭到破坏

B. 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隋唐时期,反映了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推行

C. 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两宋时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扩大

D. 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近代以后,反映了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

 

查看答案

戈尔巴乔夫75岁生日时,有人问他:“如果不搞改革,您现在在干什么?”戈尔巴乔夫回答说:“当苏共中央总书记。在我执政的时候,体制也还是足够稳固的。”可知,在他看来

A. 苏联根本没有必要进行改革

B. 苏联解体并不是必然的

C. 苏共丧失执政地位与他的改革有关

D. 他的改革稳固了苏联的政治体制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大规模地从苏联和东欧国家成套引进技术设备,这一举措

A. 为完成“一五计划”作出贡献

B. 是大跃进的重要成果

C. 表明西方国家取消对中国的封锁

D. 与“一边倒”政策有密切关系

 

查看答案

19世纪晚期在德国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政治民主发展滞后”表现在

A. 实行联邦制

B. 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C. 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D. 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