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冲突的解决机制,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材料一 “礼不下...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冲突的解决机制,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材料一

“礼不下庶人,刑人不上大夫。”

——《礼记》

“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源也。”

——《荀子》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春秋繁露》

材料二

“人类的一切法律都因那惟一的神(逻各斯)的法律而存在。”

——《古希腊罗马哲学》

“法律应该不仅仅是管辖人民,君主如不依法办事,也要管辖君主。”

——柏拉图《理想国》

“教皇如果有背弃信仰,挥霍教会财产、通奸、抢劫以及其他严重损害教会声誉的犯罪,那他就要受到审判和废黜。”

——《教会法大全》

“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大宪章》

材料三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思想以“自然法理论”为基础,通常有两个基本概念,一个是“自然状态”,一个是“社会契约”。哲学家的历史使命是说明现行的社会制度是不合理的……就要找到一个合理的标准来衡量,这也是为了给进一步提出一种合理的社会制度作为理想的典范。

——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西法律思想的特点。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古代法律思想的理念。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建立一种合理的社会制度,哲学家们提出了哪些法律思想。这些思想在近代西方被如何实践(请举例说明)。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时代潮流。

 

(1)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特征:等级特权:人治(或君权至上);德主刑辅(或礼法融合)、法律思想儒学化明显;重刑法(公法);法律断案的主观性或随意性;根据罪犯动机的主观善恶来定罪。 西方古代法律思想理念: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法律的客观性;法治(或法律面前人人遵守);君民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重民法(私法);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重视司法程序,体现司法公正。 (2)思想: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行事。 实践:例如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和民主共和。 时代潮流: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礼不下庶人,刑人不上大夫。”、“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源也。”和“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可见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特征:等级特权:人治(或君权至上);德主刑辅(或礼法融合)、法律思想儒学化明显;重刑法(公法);法律断案的主观性或随意性;根据罪犯动机的主观善恶来定罪。 (2)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人类的一切法律都因那惟一的神(逻各斯)的法律而存在。”、“法律应该不仅仅是管辖人民,君主如不依法办事,也要管辖君主”和“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可见,西方古代法律思想特征: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法律的客观性;法治(或法律面前人人遵守);君民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重民法(私法);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重视司法程序,体现司法公正。 (3)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自然法理论”为基础,通常有两个基本概念,一个是“自然状态”,一个是“社会契约”。”可见,哲学家们提出的法律思想可答为: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行事。实践可答为:例如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和民主共和。时代潮流可答为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请回答:

(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

(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

(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雅典市场。这里既是集市,也是雅典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的公众场所。

(1)从图片中你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2)智者学派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查看答案

毛泽东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是在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查看答案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中国欲图生存,必须抛弃官僚的专制的民主政治,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而要真正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依靠全国大多数人的政治觉悟,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关于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陈独秀号召发动工农群众起来反抗军阀专制统治

B. 材料背景是要领导五四运动

C. 材料中的政治觉悟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D. 陈独秀要实现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查看答案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 教会是否腐败

B. 信仰是否必要

C. 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 《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