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 开始使用铁器 B....

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 开始使用铁器

B. 注重精耕细作

C. 尚未推广牛耕

D. 雇佣关系盛行

 

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农业注重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项正确。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器,故A项排除。汉代已经推广牛耕,故C项错误。明朝中后期出现雇佣关系,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春秋战国这一社会转型时期,下列现象或价值观最可能在社会上盛行的是(  )

A. 争功逐利    B. 仁义道德    C. 礼乐教化    D. 无为而治

 

查看答案

在秦朝,采取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这对于政治决策的重大意义是

A. 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B. 安抚群臣,为君主效力

C. 展现民主,体现君主关怀

D. 进行廷辩,显示大臣才能

 

查看答案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指的是(   )

A. 土地国有制度的最终确立    B. 井田制在历史上的完全消失

C.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D. 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查看答案

周代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与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国族成员的力量。但宗法制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封建秩序,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

A. 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

B. 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疏远,甚至互相兼并

C. 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取足够税收

D. 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阻碍官僚体制发展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材料二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等整理

材料三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1)根据材料一,分析黄宗羲为什么认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为了解决皇帝政务繁杂的问题,明成祖又建立了什么制度?这些措施起了怎样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主要意义。

(3)材料三的思想观点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的情况下提出的?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表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