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

 

(1)解读:新航路开辟;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 (2)影响: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 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 【解析】(1)结合图片中的材料一中的时间16-17世纪和“新世界和旧世界的物种交流”、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是新航路的开辟。其影响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对欧洲、对世界、对殖民地几个角度进行分析阐述。 (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正确认知的能力。本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从而,本问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审题时候注意把握“对明清中国”的影响,主要涉及经济、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展开认识。重在强调积极影响,即: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代一老者说:世人尽道读书好,只恐读书读不了!读书个个望公卿,几人能向金阶走?……农工商贾虽然贱,各务营生不辞倦。这一观念的出现说明

A.商品经济发展                   B.理学统治地位动摇

C.专制主义强化                   D.科举录取人数太少

 

查看答案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

A. 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 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 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 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查看答案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加速自然经济解体

B.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使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引发新文化运动

D.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促使女权运动开始兴起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对这种产业革命精神最恰当的理解是

A.冲破传统的改革精神                  B.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

C.追求利润的冒险精神                  D.谋求独立富强的民族精神

 

查看答案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 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 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 百姓皆重商轻农

D.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