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北洋贸易三大区域沿海贸易税收统计:
| 康熙后期 | 雍正年间 | 乾隆中期 | 嘉庆、道光年间 |
山东船税 | 786两 | 0.8万~0.9万两 | 10793两 | 2万~3万两 |
天津关税、海税 | 较少 | 1万~2万两 | 5万~6万两 | 8万~10万两 |
山海关关税 | 较少 | 1万~2万两 | 3万~4万两 | 10万~11万两 |
合计 | 数千~1万两 | 3万~5万两 | 9万~11万两 | 20万~24万两 |
上表内容表明清朝
A. 对外政策有所调整
B. 财政税收以海关税为主
C. 尚未实行闭关锁国
D. 经济受到外国资本冲击
明末《沈氏农书》记载有当地一句谚语:“当的穷,六月里骂长工。”意思是说,在农历六月的夏收夏种大忙季节,务必与长工搞好关系,否则长工闹起情绪来,这一年的收成就成问题了。这反映了当地
A. 人身依附关系日益松弛
B.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C. 租佃关系下地主的无奈
D. 传统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史上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明清的中国也可以说是一个士魂商才的时代”这种现象表明明清时期
A.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已名存实亡
B.商业经营的好坏是衡量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
C.读书人通过商业活动跻身仕途
D.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元朝在对行省划界时广泛采用“犬牙交错”的原则,例如陕西行省跨越秦岭,湖广行省、江西行省均跨越南岭,河南江北行省跨越淮河,中书省直辖区则跨越太行山。元朝实行这一做法的用意是
A. 使地方享有更充分的军事、行政管理权
B. 分割地方,以便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 肥瘠搭配,便于农业生产的管理和发展
D. 方便不同行省间的技术交流
下面两幅图片的前后变化说明中国古代
A.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B. 家庭手工业已消失
C. 手工业品进一步商品化
D. 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货币称为“钞票”,源于宋代的“钞引”制度,说的就是商人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量的钱物后换取的经营凭证,主要出现在暴利性的行业,如“盐引”“茶引”等,拿凭证到指定地点支取货物,再到指定地点销售。宋代“钞引”的出现表明
A. 在商品贸易中开始使用纸币
B. 民间商人开始控制重要产业
C. 商业活动打破了政府的限制
D. 商业发展有制度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