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战国策》记载,赵国地处中央,成为“杂民之所居”,而宋国更加富庶,也是“邻民之...

据《战国策》记载,赵国地处中央,成为“杂民之所居”,而宋国更加富庶,也是“邻民之所处”。战国时人口流动的主要意义在于

A. 加速了部族血缘关系的瓦解    B. 使兼并战争的进程加速

C. 有利于中央集权国家的崛起    D. 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A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加快,逐渐打破了以宗法血缘关系为主的部族制度,故A选项正确;兼并战争的进程主要与诸侯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加有关,故B选项错误;中央集权国家的崛起在秦朝开始,故C选项错误;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但这不是战国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意义,故D选项错误。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398年,16岁的建文帝继位,开始“维新之政”。他倚重黄子澄、方孝孺等文臣,发布宽刑省狱的政策,对洪武年间的一些冤案、错案予以平反纠正。建文年间,囚犯人数大幅减少。建文二年(1400)颁布诏令“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一斗”。他又省并州县,4年间撤并了许多州、县和巡检司。

同时,针对“诸王多不驯服”的问题,建文帝与亲信大臣密议削藩。建文元年(1399)2月,颁布“诸王毋得节制文武吏士”令,对诸藩王的权力进行节制。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引起藩王的极力反对。建文元年7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靖难”,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

——捕编自吴德义《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建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帝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材料一 本宪法和依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权力已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都是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即使州的宪法和法律中有与之相抵触的内容。

——美国1787年宪法第六条

材料二 联邦中央对各州所处的最高的地位,不是纯粹联邦制下联邦中央对各州应有的地位可比,而是近乎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所处的地位了。

——曹绍濂《美国联邦制演变中的两个问题》

材料三 1832年南卡罗来纳州因不满联邦政府的保护关税政策,州议会通过法令进行抵制,公然拒绝联邦政府在该州征收关税,并以脱离联邦相威胁。针对南卡罗来纳州的分裂活动,联邦政府迅速采取措施。杰克逊总统根据宪法授权,立即向南卡罗来纳州增派联邦军队。同时,国会亦通过两项法律。一项是妥协税法,将关税税率在10年内递减到原税率的20%,以缓和南卡罗来纳州的对抗情绪;另一项是武力法案,授权总统使用武力执行关税法,实际上是用武力制止分裂。在联邦政府的强大压力下,南卡罗来纳州议会撤销了抵制法令。

——摘编自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第六条规定的内容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曹绍濂在评价美国联邦制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一、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联邦制的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了政权。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材料四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北宋汪洙《神童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赵恒《励学篇》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2)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回答,科举制对宋朝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1890年,普鲁士政府的全部候补官员中有40.4%是贵族,1900年为44.6%,到1914年时,这一比例达到了55.5%。这反映出近代德国

A. 显露革命苗头

B. 政治近代化滞后

C. 军国主义强盛

D. 没有代议制特征

 

查看答案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58人组成,表决时如有14票反对,即可否决议案,而普鲁士拥有17名代表。据此可知(  )

A. 帝国政体不具有民主特征    B. 普鲁士拥有超然地位

C. 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残余    D. 皇帝具备了绝对权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