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面为一部史学著作的部分目录,据此判断,该著作是( ) 前言 第一章 国家机构的...

下面为一部史学著作的部分目录,据此判断,该著作是(  )

前言   

第一章 国家机构的核心——皇帝   

第一节 大位、大权、大政   

第二节 强化皇权的措施   

第三节 皇权在国家机制中的运作   

第二章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禁直机构   

第一节 三公三孤   

第二节 内阁   

第三节 中书舍人   

第四节 尚宝司   

第五节 六科   

第六节 翰林院   

第七节 詹事府   

第三章 分理国家政务的行政机构

A. 《唐代政治史略稿》    B. 《元朝政治制度述略》

C. 《明代国家机构研究》    D. 《雍正时期的中央官制》

 

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机构为三省六部,题干中并未提到三省,故A项错误;元代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机构为中书省,而题干中并未提到中书省,故B项错误;明代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机构为内阁,题干中提到内阁,故C项正确;清代雍正时期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为军机处,题干中并未提到军机处,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初,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到永乐时期,“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嘉靖时,阁臣“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万历初年,张居正任首辅,“威柄之操,几于震主”。这一变化过程说明(  )

A. 内阁权力逐渐坐实    B. 内阁始终不掌实权

C. 皇帝专制得到抑制    D. 六部之权尽归内阁

 

查看答案

元大德九年(1305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

A. 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 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C. 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D. 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查看答案

唐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要经过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以及部曲、杂户、奴牌等,均无权参加。材料表明唐代科举

A. 重视门阀士族的利益

B. 有利于官吏素质提高

C. 社会基础得到了扩大

D. 具有严格的参考标准

 

查看答案

察举制在两汉时期历经损益。起初,被举荐的吏、民经皇帝策问后授官;后来,被举荐者需通过朝廷设置的相应科目考试后,才能得到官职。这说明察举制

A. 按出身授官不能适应统治需要

B. 逐渐被九品中正制取代

C. 以考举士成为主要的选拔方式

D. 选拔官吏标准趋向客观

 

查看答案

“位卑权重、位高权轻”是中国古代设置官吏的重要原则,对品级较低者委以重任便于控制。以下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

A. 秦始皇时期的“三公”    B. 汉武帝时期的“中朝”

C. 唐太宗时期的“三省”    D. 宋太祖时期的“二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