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这种变化是由于(   )

A.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民族工业的繁荣    C. 抗日战争的爆发    D. 国共内战的开始

 

C 【解析】1940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是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大量企业内迁,故C正确;《马关条约》的签订在1895年,故A错误;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没有繁荣,故B错误;国共内战开始于1946年,故D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A. 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 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 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查看答案

1912年、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状况

行     业

1912年

1920年

平均年增长率(%)

棉纺织业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509564

1598074(1922年)

12.1

机器面粉业

华商厂产量(万包)

1966(1913年)

8316(1921年)

19.8

卷烟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138

1680

36.7

电力业

华商厂发电容量(千瓦)

12013

29602

11.9

机械采煤业

华商矿产量(吨)

416558

3279757

29.4

 

表中信息反映出这一时期(    )

①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②重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③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④民族工业体系比较完整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1916年1月《农商公报》记载,“济南棉花之行情,日日变动。其原因,一方为需要供给之关系,他方为占输出棉花之大部分者,首日本,因之大阪行情时时变动,故济南市场亦因之受影响焉。济南重要之花行,有每日致电大阪询问行情者。”这反映出中国(    )

A. 已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部分    B. 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由日本决定

C. 近代农产品生产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D. 政府和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的现实状况

 

查看答案

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A. 2

B. 31

C. 73

D. 193

 

查看答案

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 “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 “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 “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 “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