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 甲:“戮力本业...

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

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A. 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

B. 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

C. 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

D. 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为本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甲乙都主张重农抑商,丙主张农业和商业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丁的观点强调工商为本,因此ABD三项理解正确,排除;丙丁的观点都主张重视商业,因此观点相对立分析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自北宋出现纸币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被日益普遍使用,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最终获得政府认可。这反映出(  

A.重农抑商政策的失败       B.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

C.中国的银矿开采突飞猛进     D.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

 

查看答案

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A. 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 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 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 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查看答案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这一观念的形成(    )

① 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② 反映了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③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④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下列对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①江浙地区蚕丝业兴盛  ②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唐律》规定:诸工作(工匠工作)不如法者,笞四十……工匠各以所由为罪,监(监管人员)当官司,各减三等。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官营手工业在唐朝兴起           B.政府限制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C.唐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政府对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