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之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这表明当时
A. 文化观念呈现多元化 B. 儒学失去了正统地位
C. 道家思想被普遍奉行 D. 三教合一有了新的发展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 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 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 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 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汉书·夏侯胜传》:“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害怕)不明经术(儒家经典),经术苟明,其取青紫(高官)如俯拾地芥耳。”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 儒家思想有助于提高政治地位
C. 儒家经典推动科举制度发展
D. 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如果不是在西周转入东周的时期出现了文化上的重大变异,也许封建的体制还会周而复始地循环一段时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谁对传统抛弃得越彻底,对实利主义奉行得越透彻,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最能反映这种“文化上的重大变异”的是
A. 儒家思想
B. 墨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道家思想
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料一1646年冬,郑成功在南澳岛招兵举义,开始了抗清复台的光辉历程。1661年,郑成功率军东征台湾。郑成功对荷兰殖民者的劝降书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历经九个月的交战、图困,于1662年迫使荷兰台湾总督投降,收复了台湾。从而控制了辽阔的海疆,阻滞了他们对中国的侵袭。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转移大批闽粤人民移居开发台湾,向当地高山族传播先进农耕技术,实行寓兵于农的电田政策,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建设。
——据2017年3月29日《南澳岛是郑成功发样地》整理
材料二2017年7月14日,由北京市台联主办的郑成功铜像揭幕仪式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北京市台联党組书记王兰栋表示,这尊由台南郑成功祖庙赠送的铜像将在北京台湾会馆永久保存
目前台湾已有300余座郑成功庙字,并于每年春秋季举行祭祀活动。
——据2017年7月14日新闻《郑成功铜像揭幕仪式今日在北京台湾会馆举办》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成功的主要活动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峡两岸纪念郑成功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