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双方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导致第三...

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双方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导致第三次“柏林危机”出现。事件最终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结束。这体现了

A. 柏林从此被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B. 美苏冷战期间对抗与妥协并存

C. 美苏冷战对峙期间的紧张状况

D. 美国对西欧控制能力开始下降

 

B 【解析】从材料中的“双方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来看,美苏对抗激烈;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双方又表现出一定的妥协。所以在美苏冷战期间对抗与妥协并存,双方尽管对抗激烈,但都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故答案为B项。二战结束时对德国的分区占领已经造成柏林的分裂,排除A项;C项对材料信息概括不全面,从最终结果上来看,也有妥协,排除;D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1870年到1913年间,英国海外投资年均回报率为5.72%,国内投资年均回报率为4.60%。在法国和意大利的投资回报率要比英国国内高出50%,在加拿大和美国投资的回报率则要高出60%。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英国

A. 率先开始了大规模资本输出

B. 资本输出以欧美为主要场所

C. 工业制造业的步伐相对放缓

D. 丧失了世界市场的垄断地位

 

查看答案

罗马法规定,自耕市民的非长子没有继承权,只有靠从军征战去为自已赢得土地,同时也只有通过战场为自己贏得片草寸土之后,他们才有资格取得充分的罗马公民权。罗马法的上述规定

A. 扩大了自耕市民长子的政治经济地位

B. 有利于罗马的扩张和巩固

C. 推动了罗马公民群体范围的不断扩大

D. 促进了罗马农业不断发展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单个的缺乏重工业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结合,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农业、手工业的规模化、机械化作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该学者意在论证三大改造

A. 弥补重工业的不足

B. 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C. 促进了工业化建设

D. 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面对中共武装力量的迅速发展扩大,1944年12月美军观察组访问延安后说:“这一力量来源于公众支持,公众参与。中共政权和武装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与支持的政府和武装。因为他们真正来源于人民。”这揭示出中共

A. 全面抗战路线的正确

B. 致力于全民族的抗战

C. 具有勇敢战斗的精神

D. 是抗战最主要的力量

 

查看答案

下表是据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编制的中国农产品出口和外国进口贸易统计表。这种状况使近代中国

A. 出现巨大的贸易逆差

B.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 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

D. 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