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而近代却远远落后于西方,现代中国则奋起直追,使中...

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而近代却远远落后于西方,现代中国则奋起直追,使中国符号不断诞生,充分显示了中国的科技实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宋元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进入黄金时代。指出中国在这一时期获得发展完善并推动欧洲社会转型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2)列举19世纪西方科技重大成就两例并就其中一例分析其影响。

(3)近代前期(1840-1919年),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指出中国在引进西方科技和先进思想方面的两件重大事件。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成就举世瞩目。请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航空航天、农业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1)科技成就: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及火药武器推广。 (2)达尔文创立进化论。打破了神学的禁锢,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到来(解决机器动力,推动工业革命发展)。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研制奠定理论基础(为人类步入电气时代奠定基础)。(成就任两例,影响任一例即可。如答出其它科技成就及其影响,只要合理即可) (3)事件: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4)成就: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或南优2号)。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可列举“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及火药武器在军事上的推广”等。 (2)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西方的重大科技成就及其影响,旨在考查灵活运用相关所学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科技重大成就”结合相关所学可列举“达尔文创立进化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等;“影响”可在第一小问的答案的基础上思考作答。如“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影响”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为人类社会步入电气时代奠定了理论基础”的结论。 (3)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可列举“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 (4)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分别得出“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结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的成功是现代史上最重要的发展之一。但是,人们如果根据其近来的高速成长这一事实,就推断中国将会支配世界并威胁到我们的生活方式的话,那就错了。与旧苏联不同,改革者的中国并不寻求改变任何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中国的经济正面临着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银行兼并、城市化和就业不足的挑战。不仅如此,到2020年,中国还会陷入工作人口严重不足、大量需要扶助的人失去依靠这种人口比例极度恶化的危机。对我们而言,中国最好发展成为日本那样的富裕国家,在一些方面存在优势,在另一些方面别处于弱势。有迹象表明,中国正在朝着这个方向迅速发展。对此,我们应当欢迎,而不是感到恐惧。

——摘自兰德公司《中国与全球化》

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查看答案

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的可能的纽带”。为此,苏维埃俄国

A. 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B. 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发挥作用

C. 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 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

 

查看答案

《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谈到全球化时说:隐藏在市场背后的手只有握成拳头才能发挥力量。……事实上,麦当劳的兴盛离不开美国军用飞机F-15的设计者麦克唐纳·道格拉斯。确保硅谷科技公司蓬勃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世界安全的拳头被叫做美国陆军、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这表明

A.美国在积极的推进全球化

B.全球化必须以军事实力作为后盾

C.全球化推动了美国的迅速崛起

D.美国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政策

 

查看答案

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两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 政府政策影响

B. 民族独立实现

C. 社会性质改变

D. 国际环境有利

 

查看答案

从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再到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县市。这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

A. 着重发展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B. 遵循齐头并进全面开花的原则

C. 重视边境而忽视内地的局限性

D. 经历了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过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