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眸) 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在成立后,采取了统一财政、...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眸)

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在成立后,采取了统一财政、集中财权的政策,按照资本主义的财政税收理论,着手新的财税制度的建设。这次税制改革,从1927年开始实施,前后将近10年。其主要内容包括:划分国地税,收回关盐两税主权,修订海关税则,改革盐税制度,裁废厘金、创立统税,整理田缺和开征新税。至1936年,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关税、盐税、统税为主体的国家税系统和以田赋、营业税、契税为主体的地方税系统。同时,为着手税制的进一步改革,于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开征了所得税,为建立直接税体系奠定基础。税制改革是因民政府前期意又重大且影响深远的一项措施。它虽然是国民政府迫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所做出的选择,另一方面来说,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变革。

——朱雅丽《国民政府前期税制改革与政府财力分析(1927-1937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前期税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国民政府前期税制改革的意义。

 

(1)学习西方;涉及面广;分步实施;形成了新税制体系;进步与落后并存。 (2)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巩固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为抗战作了一定准备。 【解析】(1)根据材料“按照资本主义的财政税收理论,着手新的财税制度的建设”可知是学习西方;根据材料“划分国地税,收回关盐两税主权,修订海关税则,改革盐税制度,裁废厘金、创立统税,整理田缺和开征新税”可知是涉及面广;根据材料“这次税制改革,从1927年开始实施,前后将近10年。”可知是分步实施;根据材料“至1936年,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关税、盐税、统税为主体的国家税系统和以田赋、营业税、契税为主体的地方税系统”可知是形成了新税制体系;根据材料“它虽然是国民政府迫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所做出的选择,另一方面来说,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变革”可知是进步与落后并存。 (2)关于国民政府前期税制改革的意义,根据材料“采取了统一财政、集中财权的政策”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巩固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为抗战作了一定准备等方面思考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诗文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智慧。解读下列诗句,从其中任意一首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南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南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栏。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7世纪的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开创了国际关系史上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19世纪中叶以后,出现了越来越多为特定目的而设的一些常设机构,它们是现代国际组织的维形。进入20世纪之后,因际组织开始获得真正的发展,国际组织也从最初的专门性和技术性组织开始向般性和政治性组织扩展。二战结束时建立的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开创了因际组织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演变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1949-1971年,中国很少参与当时世界上主要的国际性组织;二是1972-1989年,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但对国际组织的参与还是比较有限的;三是1989年至今,中国开始全面深入参与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的国际组织。干逸舟将中国与困际组织关系的演变概括为“从拒绝到承认、从扮演一般性角色到争取重要位置、从比较注重国内需求到更加兼顾国际形象”的曲折过程。

——摘编自宋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演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组织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和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各阶段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主要因素。并谈谈你对新时代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发展的期待。

 

查看答案

读下面美国股票持有者增长图可以推断

A. 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主体

B. 少数的大股东丧失了企业决定权

C. 美国资本的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

D. 美国人民的财产性收入增长迅速

 

查看答案

据统计,1938-1953年间《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印刷了三百零一次,共四千两百八十万册,被译成了六十七种语言,印数最多的是俄文版。这一现象是

A. 政治体制的产物

B. 史学繁荣的标志

C. 国际斗争的需要

D. 社会主义的胜利

 

查看答案

1872-1893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在各国出版先后撰写了7篇序言,每一篇序言都是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对宣言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和修改。这表明

A. 19世纪末欧洲不具备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B. 马克思主义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各国的革命运动

C. 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共产党宣言》

D.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灵活多变、缺乏普世价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