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第一次鲜明提出了“新民主主义...

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第一次鲜明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的革命因素进行了继承与吸收,对各种错误思潮进行了批判,阐发了反帝反封建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这

A. 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正式确立

B. 强调了精神创新的必要性

C. 说明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D. 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 【解析】材料强调了“新民主主义”概念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即材料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只是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概念而未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正式确立,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强调强调了精神创新的必要性,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新三民主义才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陈独秀认为,孔学说的特色主要是礼教和不言神怪,以现代民主和科学的尺度衡量,礼教是反民主的,而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这反映出陈独秀

A. 重视调和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

B. 反思中国以西方为师的近代化探索

C. 批判传统儒学糟粕认同其思想精粹

D. 主张必须彻底地更新中国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经济近代化的进程。仔细观察1872-1913年开办的企业数量统计图。据此可知

A. 民族工业的发展抵制了外国经济的入侵

B. 政府政策的调整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 民族工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得到改善

D. 外国资本企业严重阻碍民族企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据统计,在民国建立后的一年左右时间中,全国的报纸由清末的约100种,迅速增加至500种,总销量达4200万份。有的政党还创办了自己的通讯社。许多报纸以议论时政得失、评说政府官员、监督政府工作为己任。这说明当时

A. 社会舆论影响政府决策

B. 民主共和开始成为共识

C. 民众政治参与意识增强

D. 民权主义实现阻力重重

 

查看答案

明初推行里甲制,以“十户为甲,十甲为里”,并在乡里组织中设老人制度与里甲制并轨,以便强化对基层政权的管理。清代她丁制度推行后,雍正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十家牌法和保甲制,“十户为牌,十牌为甲,十甲为保”。上述现象表明

A. 农村地区的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B. 地方社会阶层变动引发社会变革

C. 地方基层管理组织形式的变革与困局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日益固化

 

查看答案

在论及儿童教育时,王阳明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冈”,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在此,王阳明

A. 肯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

B. 突出了“致良知”的价值追求

C. 摆脱了儒家伦理对教育的束缚

D. 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