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不同的人与人交流风格迥异,孔子“不问不答,少问少答,多问多答”,老子不在意别人能...

不同的人与人交流风格迥异,孔子“不问不答,少问少答,多问多答”,老子不在意别人能否理解自己的意思,“知我者希,则我这贵”,墨子老是追着别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强聒而不舍”。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个人性格差异

B. 个人职业不同

C. 个人品德参差

D. 生活环境差别

 

D 【解析】孔子、老子和墨子生活的环境各不相同,导致认识的差异,D正确;A、B和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孔子主张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荀子却主张“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这种变化体现了

A. 士阶层开始崛起并受到重用    B. 战国时期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C. 儒家治国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D. 荀子摒弃了儒家的德治思想

 

查看答案

庄子在《骈拇》中写道:“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庄子接受儒家倡导的道德理性

B.庄子提倡功利主义人生价值观

C.庄子倡导听任自然,顺应人性

D.庄子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材料二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人们从未见过任何革命能够比得上英国在几年时间内所实现的那种革命。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地理上的发现”从哪些方面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交通领域变革的经济原因及交通变革对英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文明对19世纪40-70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白居易的诗篇《朱陈村》,描写了唐代的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材料二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四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这种“解体”主要是指

A.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

B.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 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取代

D. 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且日益商品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