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改革促进社会进步 申不害变法简表 时间 背景 主要措施 结果 公元前351年 战...

改革促进社会进步

申不害变法简表

 

时间

背景

主要措施

结果

公元前351年

战国时期,韩国国君韩昭侯任用申不害进行变法

整顿吏治,加强君主集权统治;整肃军兵,进行严酷军事训练;重视土地问题,主张百姓多开荒地,多种粮食;鼓励发展手工业,特别是兵器制造

国力有所增强,但韩昭侯死后,韩国很快衰落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特点,对申不害变法进行评价.

 

历史地评价:改革是在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出现的,顺应了变法的时代潮流。 辩证地评价;第一,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加强了君主集权,促进了政治局面的稳定;关注农业及手工业生产,注重军事训练,增强了国力。第二,与同时代的商鞅变法相比,改革没有从制度层面入手,没有彻底废除旧制度(如井田制、世卿世禄制),没有彻底打击旧贵族,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壮大,变法很不彻底;过于依赖君主“术治”,忽视法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韩国的问题。 【解析】依据材料一表格中信息“整顿吏治,加强君主集权统治”“重视土地问题,主张百姓多开荒地,多种粮食”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来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学者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这种做法可能出现于

A. 李悝变法

B. 商鞅变法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王安石变法

 

查看答案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把“尚农除末,黔首是富”定为基本国策,此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皆秉承了这一政策。这一政策指的是

A. 重农抑商政策

B. 休养生息政策

C. 无为而治政策

D. 划疆分治政策

 

查看答案

对商鞅变法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B. 商鞅变法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

C. 商鞅变法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

D. 商鞅变法贯彻的是儒家的治国思想

 

查看答案

“时代词汇”是记录社会前行的路标。“自强、自立、自存、自治、竟存、适存、进化、进步等,有些人的姓名或字号中大量出现适之、竟存、演存、演生”等词汇。这批新词汇开始广为流行的时代最有可能是

A. 太平天国时期

B. 洋务运动时期

C. 国民革命时期

D. 维新变法时期

 

查看答案

北宋王安石变法中实现了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现象,与这一现象出现相关的措施是

A. 更戍法

B. 将兵法

C. 保马法

D. 保甲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