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说:“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也;两...

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说:“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也;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该主张意在

A. 说明国际社会中强权政治盛行

B. 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

C. 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

D. 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D 【解析】注意材料信息“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大意是说在国际社会里弱国无外交,意在激发国人的民族救亡意识,故正确答案为D项。A项不是梁启超这番话的用意;材料体现不出B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1894年中国新式企业资本构成表(单位:万元),表中数据反映出当时(       )

A.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B. 西方列强加剧对华资本输出

C. 近代工业发展水平的差异性    D. 政府在工业化中的主导地位

 

查看答案

明朝始设巡抚,“巡抚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后来绝大多数巡抚都带有兵部官衔及都察院的官衔。明朝设立巡抚的主要目的是

A. 取代地方的军政长官

B. 解决军队后勤补给问题

C. 分割相权以强化皇权

D. 加强对“三司”的约束

 

查看答案

《长生殿》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其几乎导致唐王朝覆灭;《桃花扇》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这说明

A. 古代小说情节源于市民生活    B. 文艺作品具有历史承载功能

C. 明清小说大多讽刺腐败现象    D. 唐朝后民间论政现象较普遍

 

查看答案

兴科举之前,从春秋战国直至隋初,历代实行过“养士求贤”“军功赏爵”“察举征辟”“九品中正制”等多种选官方式。这些选官制度的共同之处在于

A. 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B. 体现了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了主流思想

C. 主要从贵族子弟中选拔才俊

D. 阻绝了天下英才进人统治阶级的道路

 

查看答案

南朝道士张融临死时遗命入殓“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般若经》、《法华经》”。这说明了

A. 南朝人热衷研究中外文化典籍    B. 儒、释、道三教出现调合趋势

C. 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D. 南北朝时期出现崇佛抑儒现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