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张謇(1853—1926年)出身于江苏海...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张謇(1853—1926年)出身于江苏海门农家,青年时忙于科举,经过26年努力,于1894年状元及第。甲午战争后,张謇向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被委派创办通州实业公司。张謇主张依靠棉纺织业和冶铁业发展国民经济。他兴办纱厂,开办垦牧公司、冶铁厂、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他用企业利润兴办公益事业,在江苏南通开办370所小学、6所中学和3所高等学校,还设立了育婴堂、养老院、济贫院、女红传习所……甚至还修了700余里的马路。由于逐年亏损和负担过重,张謇于一战后破产。他晚年叹息:“幸哉一隅地,假息得苟全。太平在何时?今年待明年。呜呼,覆巢之下无完卵,野老洒泪江风前。”

——摘编自章开沅《张謇传》

材料二亨利·福特(1863—1947年)出身于美国密歇根州农民家庭,自幼对机械兴趣浓厚,视爱迪生为偶像。16岁离家出走,到底特律追寻理想。恰逢美国19世纪末的大发展时期,经过12年努力,1891年进入爱迪生公司,并成为发电机总工程师。他逐渐认识到汽油机才是未来主要动力,辞职创办汽车公司,走大众化、重视速度和效率的路线。但此时汽车还只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福特以失败告终。1903年,第二家亨利·福特公司开业,他驾驶的福特汽车能在40秒内跑完1英里,但投资人抛弃了他,并将公司名字改成凯迪拉克。第三家福特公司,以流水线作业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适应了一战后美国平民消费需求,T型车一举成功,亨利·福特由此成为美国企业家的代表,也成为“从贫民到富翁”的美国梦的代表。

——根据《亨利·福特自传》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张謇和亨利·福特创办实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人的事业发展之路一成一败的原因。

 

(1)张謇:弃官从商,以实业救国为己任;依靠官府支持;产业种类丰富;热心公益事业。 福特:少年理想;依靠自主创业;执着于汽车产业;以大众化、平民化为目标;注重技术创新。 (2)张謇失败原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受双重压迫);小农经济仍占主体;缺乏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张謇个人投资过大,经营不善。 福特成功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注重创新;美国社会稳定,政策适宜;社会消费的迅猛发展;福特个人对市场把握准确。 【解析】试题分析:(1)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张謇:由材料一中的“于1894年状元及第”“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可以得出其特点之一是弃官从商,以实业救国为己任;由“张骞向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被委派创办通州实业公司”可以得出依靠官府支持;由“兴办纱厂,开办肯姆公司、冶铁厂、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可知产业种类丰富;由“他用企业利润兴办公益事业,……甚至还修了700余里的马路”可以得出热心公益事业。福特:由材料二中的“自幼对机械兴趣浓厚,视爱迪生为偶像。16岁离家出走,到底特律追寻理想”得出少年理想;由“他逐渐认识到汽油机才是未来主要动力,辞职创办汽车公司”得出依靠自主创业;由“第二家亨利•福特公司”“第三家福特公司”可以得出其执着于汽车产业;由“走大众化、重视速度和效率的路线”“他驾驶的福特汽车能在40秒内跑完1英里”“以流水线作业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适应了一战后美国平民消费需求”可以得出以大众化、平民化为目标;注重技术创新。 (2)张謇: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人的事业发展之路的成败原因首先应该结合材料中提到的时间来结合所学相关知识中的时代特征来分析。张謇:需要结合材料一中的“(1853——1926年)”来确定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总体的时代特征,然后分析这个时代背景之下,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比如当时中国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而且长期的战争和军阀割据使得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够稳定都是其中的原因。然后结合材料一中的张謇所开办的企业数量很多而且最终“逐年亏损和负担过重”而导致失败得出张謇自身方面的原因。福特:根据材料二中的“19世纪末”“1903年”等信息可以得出福特的创业是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再结合这一时代背景和美国的国情可以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注重创新;美国社会稳定,政策适宜。由材料二中的“适应了一战后美国平民消费需求”还可以得出社会消费的迅猛发展;福特个人对市场把握准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培理(又译佩里)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唯一途径,是采用西方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时代。

——【美】帕尔默·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二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明治维新领导者们决定开放门户,吸取西方文明。国内普通民众不仅没有抵抗,而且欣然接受这一现状,呈现出引进西方文明的热心态度。

——【日】吉田茂《激荡的百年史》

材料三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遍访了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邮政诸会社、金银铸造所和制铁所,……大久保归国后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所为中心,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场,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持民业的政策。

——【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材料四(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培理访日不受欢迎的政策原因。指出“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至少四条日本明治维新“吸取西方的文明”的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责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无以乱,外可无以悔……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強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述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查看答案

有人在描述一种写作风格时说:在艺术创作上,它想象奇异,梦境、幻景时常出现。它总是充满了激情地展示生活内容和表现理想,这种饱和的激情有时如火山爆发,有时如长江大河奔流不息。这种文学属于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现代主义

D. 魔幻现实主义

 

查看答案

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惊人的争论,使众多知识领域的探究重新得到评价,尤其是博物学、植物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以上评论针对的是

A.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B.牛顿的经典力学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普朗克的量子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