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末,有人认为:“不变其习,不能变法,不变其法,不能变器……西艺非要,西政...

19世纪末,有人认为:不变其习,不能变法,不变其法,不能变器……西艺非要,西政为要……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若守此不失,虽孔孟复生,岂有议变法之非者哉。据此判断他

A. 反对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D. 倡导革新政治,变法维新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出自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张之洞的《劝学篇》。张之洞认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民权是对西方的误解,民权也有弊端,以“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若守此不失”强调了圣道(“中体”)的重要性,主张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反对”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错误,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年以后);不能够仅从题干“19世纪末”时间信息来判断,而要忠实于题干材料本身。D项提及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的主张,与题干作者强调圣道(“中体”)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康有为曾说:拟请设立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群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外省由督抚代奏。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量之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此推断其中的上下议院

A. 皇帝的随从顾问    B. 国家的权力中心

C. 朝廷的咨议机构    D. 政府的执行机构

 

查看答案

“—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利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刚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机,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就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

A.鸦片战争中的新思想的代表

B.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

C.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代表

 

查看答案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 开始开眼看世界

B. 关注西方科技

C. 坚持“中体西用”

D. 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查看答案

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西学”为“西政、西世、西史”等社会科学,“西艺非要,西政为要”。这说明此时张之洞

A. 其思想已与康有为完全一致

B. 主张放弃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C. 其思想与时俱进

D. 主张清政府应进行“预备立宪”

 

查看答案

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时指出: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由此可知,康有为

A. 维新思想已形成体系

B. 主张与列强进行商战

C. 对皇帝软弱表示不满

D. 关注日深的民族危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