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颁布诏书,规定“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

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颁布诏书,规定“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雍正五年(1727年),清颁布新制,规定禁止“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这说明:

A. 明清两朝的统治政策逐步开明

B. 主佃之间的依附关系松弛

C. 资本主义性质的租佃关系产生

D. 佃户和田主取得完全平等地位

 

B 【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主佃之间的严密的依附关系,而到清朝时期主佃之间的依附关系变得松弛了,B正确;在封建社会佃户和田主是不可能平等的,D排除;租佃关系仍然是封建主义性质的而非资本主义性质的,C排除;明清两朝的统治政策不是逐步开明的,A排除。故本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经·齐风·甫田》记载:井田由于“民不肯尽力”,到处是“维莠骄骄”“维莠桀桀”的丛生茂草,一幅“公田不治”的景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 周王室的衰微

B. 土地转让的停滞

C. 兼并战争频繁

D. 私田的大量开垦

 

查看答案

元代并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二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 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C. 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D. 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查看答案

下图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B. 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

C. 铁犁牛耕的出现

D. 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查看答案

材料一:1962年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

                                         ——敢峰主编《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戴高乐》

材料二: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或归宿……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即使三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并不以第三国为目标或对象,这种关系也会对第三国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发生作用。”

——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戴高乐提出的法国外交的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外交目标提出的背景。

(2)运用有关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的决定性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却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材料三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乔治?凯南发出上述论调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是指什么?有哪些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分析概括美国的外交“新规”反映了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