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东华续录》记载了乾隆五十一年毕沅的一份奏折:“豫省连岁不登,凡有恒产之家,往往...

《东华续录》记载了乾隆五十一年毕沅的一份奏折:“豫省连岁不登,凡有恒产之家,往往变卖糊口。近更有于青黄不接之时,将转瞬成熟麦地贱价准卖。山西等处富户,闻风赴豫,举放利债,借此准折地亩。贫民已经失业,虽遇丰稔之年,亦无凭借。”材料所述现象

A. 导致租佃关系迅速发展

B.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 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局面

D. 迫使政府推行均田制度

 

A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豫省连岁不登,凡有恒产之家……贫民已经失业,虽遇丰稔之年,亦无凭借”,说明明清时期土地兼并导致农民失去土地,靠租种土地为生,A正确;土地兼并加剧易导致流民问题,不利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和社会稳定,BC排除;D均田制为北魏到唐朝中期时期推行,与史实不符,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南宋士大夫袁采在其家训《袁氏世训》中强调:“人有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宋代(  

A.政府重视对土地兼并的抑制

B.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C.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

D.租佃关系占据主导地位

 

查看答案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A. 抑制土地兼并,打击豪强地主      B. 减轻农民负担,防止农民暴动

C.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资金      D. 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

 

查看答案

“至唐(中期),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上述言论

A. 说明均田制被破坏是偶然的    B. 没有涉及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

C. 全面分析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    D. 说明唐朝没有实行过均田制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很多诸侯国都进行了赋税制度改革。楚国下令“书土田”,“量人修赋”,即进行土地登记,农夫按照土地收成多少缴纳赋税。郑国“作丘赋”,以“丘’’为单位征收兵赋。这些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 实行重农抑商

B. 增加财政收入

C. 抑制土地兼并

D. 打击豪强势力

 

查看答案

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其原因是

A.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B. 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

C. 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D. 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