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某史学著作:“当事件发生时,(中苏间的)这种分歧完全公开化了,毛泽东主义者嘲笑...

据某史学著作:“当事件发生时,(中苏间的)这种分歧完全公开化了,毛泽东主义者嘲笑苏联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莫斯科则谴责北京存心想把世界拖入核战争。”文中的“事件”是

A. 华约组织建立

B. 朝鲜战争

C. 柏林墙修筑

D. 古巴导弹危机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苏联害怕美国”、“把世界拖入核战争”等体现的事件是古巴导弹危机,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其他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信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后初期,在国际舞台上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巩固了社会主义的成果

B. 彻底摧毁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C. 有利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D. 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

 

查看答案

下列事件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顶峰的是(  )

A. 欧安会召开    B. 苏联入侵阿富汗

C. 提出“卡特主义”    D. 提出“新思维”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美苏冷战的局面形成。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丘吉尔在富尔顿的“铁幕”演说

C. 马歇尔的欧洲复兴计划

D. 柏林危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生,应考者三百余人,皆中小学生。校长杨月如先生嘱各举崇拜人物,以表其景仰之诚。统计结果如下:

材料二1923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有“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的问题,回答者大多数来自学生,答案却大相径庭,结果如下:

1923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民意测验第6题统计表

回答以下问题:

(1)从整体上看,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调查结果各有何特点?

(2)你认为什么因素导致了民意测验的结果的差别如此之大?

(3)引用上述资料对研究历史会有怎样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

材料二(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怎样理解材料一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

(2)材料二反映当时雅典旧氏族贵族专制向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以后雅典的观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