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利坚合众国参议院及众议院集会于国会,联合决议,在两个或两...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利坚合众国参议院及众议院集会于国会,联合决议,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外国之间发生战争,或战争在进行中,总统应宣布此项事实;宣布之后,凡以军械、军火或军备,由美国之任何地方,或其属地之任何地方,输出而运至该交战国之任何港口,或运至任何中立国港口以备转运任一交战国,或运至任何交战国所利用之任何中立国之港口者,均非法

——《世界近现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如果英国倒下去,轴心国家就会控制欧、亚、非和澳大利亚等各大洲以及各大洋——他们也就处于可以使用巨大海陆军力量进攻本半球的地位。到那时候,整个美洲,我们所有的人就将生活在枪口的威胁下……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制度的伟大兵工厂……我们已经向英国人提供了巨大的物质援助,将来还将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援。

——《世界近现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国……兹宣告:1.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各自的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2.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实质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出美国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分析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重大事件?

 

(1)不同交战国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资的“中立”政策。反法西斯国家得不到应有的支援,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2)向英国等反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提供武器和物资。法西斯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的威胁,美国同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日益加深,美国修改“中立”法案,通过《租借法》,并参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3)《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凡以军械、军火或军备,由美国之任何地方,或其属地之任何地方,输出而运至该交战国之任何港口……均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这反映了美国的“中立”政策。再从纵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的角度回答这一政策实质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2)本题据材料二“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制度的伟大兵工厂……我们已经向英国人提供了巨大的物质援助,将来还将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援”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向英国等反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提供武器和物资的角度回答这反映出美国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即可从法西斯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的威胁、美国同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日益加深、美国修改“中立”法案、参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方面分析变化的原因。 (3)本题据材料三“兹宣告:1.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各自的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这反映了《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成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易安旦夕,歌舞河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自台事(割让台湾)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恃,人无固志,好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即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了《应诏统筹全局折》(第六书),请求光绪帝发起戊戌变法。他说要推行新政,就要走明治维新的道路。他请求光绪帝尽快做好三件事:

第一,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

第二,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则下情成通……

第三,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皇上每日亲临……

——摘编自“百度百科词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康有为上书的背景。

(2)材料二中康有为请求光绪帝尽快做好的三件事对变法运动的开展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凡有起义兴复中国者,动诬以谋反大逆,夷其九族……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监之苦。

——杨秀清等《奉天讨胡四方谕》

材料二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戳戮亿万。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宣言》

材料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

——《国民党“一大”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的反清理由有何共同之处?据此分析两者反清思想的局限性。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反清思想有何进步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条件。

(3)材料三中的“中国”与材料一、二中的“中国”在含义上有何区别?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三中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怎样的质的飞跃?

 

查看答案

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

A. 文人队伍壮大

B. 市民阶层壮大

C. 资产阶级产生

D. 农民的文化需求增加

 

查看答案

1903年,英王爱德华七世访问法国,主动修复同法国的关系,其原因不包括

A. 英德矛盾的日趋激化    B. 英国实力的相对下降

C. 确保欧洲大陆的均势    D. 联合法国以对抗德国

 

查看答案

戊戌变法期间,出现了如康有为形容的“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有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 设立京师大学堂

C. 准许设立报馆、学会

D.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