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磨太宗与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徒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过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其节度使。此安边之策也。”温彦博以为“徒之于河南兖、豫之间.则乘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乃何弃之而沉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上戒之曰:”……今令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扰,亦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资治通鉴》

请回答:(l)根据材料,归纳提炼材料中的“民族政策”观点。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有何历史作用。

你如何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1)观点:①主张强行内迁少数民族于中原的策略,把游牧民族变成农民。②主张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分散各部,在其旧地设都督府管辖。③主张采取怀柔政策,对归附者不加歧视,保全其部落,顺从其习俗,教之礼仪。 (2)评价:唐太宗实行的是开明团结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民族融合,巩固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中“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可知主张强行内迁少数民族于中原的策略,把游牧民族变成农民;根据“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主张采取怀柔政策,对归附者不加歧视,保全其部落,顺从其习俗,教之礼仪。根据“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过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其节度使。此安边之策也。”主张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分散各部,在其旧地设都督府管辖。 (2)回答民族政策意义,一方面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意义,另一方面对整个国家的意义,第三就是对加强双方的联系的意义;根据材料中“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上戒之曰:“……今令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扰,非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可知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的是开明团结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民族融合,巩固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俄《尼布楚条约》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中俄双方统一停战,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

A. 所有边界问题

B. 东部边界问题

C. 北部边界问题

D. 西部边界问题

 

查看答案

唐太宗对隋亡深有感触,深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为此他采取的治国策略是:

①选官“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②不夺农时,轻徭薄赋

③颁布的法律体现仁义为本,刑法为末的原则

④完善科举制,扩大选官对象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引用此语的原因是

A.唐太宗任贤纳谏                 B.唐太宗遍读诸子百家之书       

C.隋朝灭亡的教训                 D.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

 

查看答案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真情实感;又有爱江山甚于爱美人的残暴与贪婪;他反

复无常,言而无信,仕明叛明,联闯破闯,降清反清人生之善与恶,无一不在他身上进发。

此人是    

A.郑成功           B.葛尔丹          C.吴三桂          D.尚之信

 

查看答案

(题文)“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这首诗写在

A. 平定噶尔丹叛乱之时

B. 平定三藩叛乱后

C. 收复雅克萨之后

D. 进兵台湾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