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其中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是主要的一...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其中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是主要的一类。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这一现象的是

A. 康熙帝将北京城“玄武门”更名为“神武门”

B. 唐太宗把“民部”改为“户部”

C. 雍正帝将“军需房”改称“军机处”

D. 秦朝初年改“政月”为“正月”

 

C 【解析】康熙帝名为爱新觉罗·玄烨,唐太宗名为李世民,秦始皇名为嬴政。符合题目中“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的原则。雍正帝名为爱新觉罗·胤禛,其中的变更没有涉及避讳。。故排除ABD,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该话表明班固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之一是(    )

A. 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

B. 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C. 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D. 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微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妥之三代先王一行之。若谓圣人行事不可 依托,则是以硁硁之小人,律神话之孔于臭。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 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    著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 现当开创百度,事务繁多,度支岁入有常,岂能徒供无用之冗费,致碍当务之急需。如 詹事府本属闲曹,无事可办……均著即行裁撤,归并内阁及礼兵刑部办理,旗丁生齿日 繁,徒以格于定制,不得在外省经商贸易,递至生计益艰……现当百度维新,自宜驰宽其 禁,俾得各习四民之业,以资治生。

——中国近代史资料从刊

材料三    比年以来,皇上有意变法,而盈朝汹汹,不可向迩,帝贵抗违,耆老力诤,群 僚面从而后言,举政始行而中废。乃至奉旨发议,乃推廷而不议;明诏施行,乃束阁而 不行。人心众论,缉缉仳仳。

——杨汉秀《请告天祖誓群臣以变法定国是折》

材料四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粱启超的《戊戊 变变记》,和康有为的后来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 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材料五 适应现代世界不断发展趋势而不断革新,是现代化的本质,但成功的现代化运 动,不但善于克服传统因素对革新断的阻力,而尤其在善于利用传统因素作为革新的动 力。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方式。该方式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三,指出材料二中的措施在当时的实施结果。这一结果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3)材料四认为戊戌变法研究中主要依据的两部文献史料存在着怎样的缺陷?由此你认 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顺利推行变法,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戊戌政变大事记

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日)一、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二、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交权。

9月19日(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

9月20日(八月初五日)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9月21日(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

——据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三联书店(2005年版)整理

材料二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你认为引发戊戌政变发生的因素有哪些?

(2)关于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关系,以往大多数人认为: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是促发政变的决定性因素。请依据材料一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并找出理由。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进程有何关系?

(3)据材料二,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

 

查看答案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对中国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A. 使中国出现了近代工业

B. 造就了新兴的阶级力量

C. 阻止了外国经济侵略

D. 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查看答案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 统治者的决策有了大量的依据

B. 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

C. 君主专制统治已不得人心

D. 戊戌变法得到全国各阶层的热烈欢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