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6年7月1日,法国北...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6年7月1日,法国北部索姆河附近约24千米的战线上,英法军队开始与德军展开残酷的厮杀。……壕沟战变得更加普遍,重机枪加壕沟极大地限制了骑兵的能力,机械化的装甲部队开始得到发展并投入战场,还有坦克、机枪、火炮等新式武器登场,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军事思想均告失效。索姆河战役中无论是双方投入的兵力、武器,都是一战当中规模最大的。索姆河战斗从7月爆发开始,几个月后进入秋季,气候条件开始大幅恶化,阴雨连绵导致道路泥泞不堪,战斗也开始渐渐平息。到了11月,战事完全停止。英法原本希望通过索姆河战役,为对德作战夺取决定性的胜利,但英军此时其实仅前进了约11千米,他们未能如愿突破德军的防线。巨大的死伤数据为战争冰冷地收尾。参战各方共计超过100万人死伤。

在索姆河战役100周年的纪念仪式上,英国伦敦主教理查德·查特斯(RichardChartres)牧师说,它应该令人们共同努力走向友好和平,保证后代永远无需经历一战中士兵曾经面对过的这一切。社会必须致力于寻找共识,拒绝“那些鼓吹仇恨和分裂的人”。

——摘编自《索姆河战役百年回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索姆河战役爆发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索姆河战役的历史影响。

 

(1))背景:协约国和同盟国进入相持对峙阶段;英法军队计划通过该战役突破德军西线防线,扭转战争局势. 特点:战争时间长;双方伤亡巨大;新式武器和作战方式得到运用;战争发展受天气因素影响. (2)战役并未实现英法作战计划;巨大的伤亡人数使人们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加速了战争结束进程;警示后人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解析】(1)背景:根据“1916年7月1日,法国北部索姆河附近约24千米的战线上,英法军队开始与德军展开残酷的厮杀”可知,协约国和同盟国进入相持对峙阶段;根据“英法原本希望通过索姆河战役,为对德作战夺取决定性的胜利……他们未能如愿突破德军的防线”得出英法军队计划通过该战役突破德军西线防线,扭转战争局势。 特点:根据“索姆河战斗从7月爆发开始,几个月后进入秋季,气候条件开始大幅恶化,阴雨连绵导致道路泥泞不堪,战斗也开始渐渐平息。到了11月,战事完全停止”得出战争时间长;战争发展受天气因素影响;根据“参战各方共计超过100万人死伤”得出双方伤亡巨大;根据“壕沟战变得更加普遍,重机枪加壕沟极大地限制了骑兵的能力,机械化的装甲部队开始得到发展并投入战场,还有坦克、机枪、火炮等新式武器登场,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军事思想均告失效”得出新式武器和作战方式得到运用。 (2)影响:根据“他们未能如愿突破德军的防线”得出战役并未实现英法作战计划;根据“巨大的死伤数据为战争冰冷地收尾”巨大的伤亡人数使人们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加速了战争结束进程;根据“牧师说,它应该令人们共同努力走向友好和平,保证后代永远无需经历一战中士兵曾经面对过的这一切”得出警示后人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萧太后不满意旧的用人制度,坚持从契丹、汉族和其他民族中选拔称职的官吏,而重用汉族官僚则是其改革用人制度的核心所在。她以战略家的眼光,决心改变只有耶律氏、萧氏两族共议国事的贵族统治格局,大胆任用一批才智过人的汉官,像韩德让、张俭……使他们积极为契丹社会的封建化改革献计出力,其中韩德让(赐姓耶律,名隆运)已经成为当时统治集团中极为重要的人物。当时,辽朝守旧派势力“雄强”,他们“拥兵握政,盈布朝廷。……内外震恐”,是当时契丹社会发展的逆流。萧太后利用汉官韩德让“易置大臣……夺其兵权”,排除了守旧派贵族势力对新政的阻挠。以法治吏,推进廉政建设,为辽圣宗统治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也加快了契丹社会的封建化进程。

——摘编自张宏等《浅析辽朝萧太后的治国方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朝萧太后吏治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朝萧太后吏治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今天,是一个值得世界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

根据习近平讲话精神,官方提出“14年抗战”概念,取代“8年抗战”的传统说法。

解读材料,提取一个关于抗日战争的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至少提出两点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与亚非各国进行了经济文化交流,在双方的协议下,进行了彼此互利的贸易。因此赢得了所到国家的欢迎,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关系……促进了南洋地区的开发。从此以后,有更多的中国人从大陆迁移到南洋一带。……这样大规模的远航,主要为了宣扬国威和换取珍宝,经济贸易是很有限的,不仅对明朝的经济发展没有产生多少积极作用,而且耗费不赀……明宪宗时,兵部郎中刘大夏曾批评说:“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这种认识是有一定道理的。

——摘编自王士立《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1519年是麦哲伦离开塞维利亚、开始著名的环球航行的一年,也是埃尔南多·科尔特斯离开古巴、发动对阿兹特克帝国的同样著名的远征的一年。从1500年至1520年这20年,已是探险者时期。那时,许多航海者打着各种旗帜探查整个南北美洲的东西两侧,以寻找通路。在随后的30年中,数千名西班牙冒险家赢得了第一个庞大的欧洲海外帝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众多探险活动的原因,并比较其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不同。

 

查看答案

齐世荣指出:“目前,世界上虽然有许多不同层次的集团化经济,但是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只有美、欧、日三家,它们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70%。”这意味着经济区域集团化

A. 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 对发展中国家没有影响力

C. 发达国家占据着主导地位

D. 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查看答案

“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变得较可忍受、较合意……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论述

A. 说明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

B. 证明城市生活方式被普遍欢迎

C. 认为粮食问题阻碍城市化进程

D. 指出世界城市化取得同步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