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全球通史》中写道:“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

《全球通史》中写道:“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 对中国认识加深

B. 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衰落

C. 工业革命的开展

D. 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需要更为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综上可知西方国家对中国态度的转变,主要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展开,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ABD三项均与题干“根本原因”要求不符,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指出“美洲流入中国的白银,在1586年为50万比索(西班牙银元),以后迅速超过100万比索至200万比索,在1604年达到300万比索,1622-1644年大都在200万比索至300万比索之间。”由此可知

A. 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处于顺差地位

B. 明朝政府未曾真正实施“海禁”政策

C. 美洲的发现直接推动中美贸易的发展

D. 中国与美洲间的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

 

查看答案

当哥伦布伟大发现的消息传到威尼斯时,当地出现了极度的恐慌,证券、债券下跌了40%到50%。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金银价值下降导致物价波动

B. 地中海的商路中心地位即将丧失

C. 西班牙的殖民活动向印度拓展

D. 世界金融中心从欧洲向亚洲转移

 

查看答案

明朝中后期(17世纪初),沿海地区的甘薯种植相当普遍,“闽广人赖以救济,其利甚大”。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 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B. 沿海地区气候条件优越

C. 闽广人的商业头脑

D. 明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查看答案

1602年,明朝官员李之藻绘制了中国最早的彩绘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图中有五大洲、四大洋等地理信息,还绘有16艘船,8种海洋生物。据此可知当时

A.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B. 新式交通工具蒸汽轮船开始应用于航海

C. 中国人广泛接受了西方先进的绘图技术

D.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海陆轮廓日渐清晰

 

查看答案

“葡萄牙航海家接受了国王约翰二世的命令,率领两条各载100吨的双桅大帆船,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驶去。半年后,他们在非洲最南端的崖石上刻下了国王的名字,以及葡萄牙盾形纹徽、十字架等等,以纪念这一发现。”材料的“这一发现”指

A. 发现“好望角”

B. 绕过非洲到达印度

C. 发现美洲大陆

D. 完成了环球航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