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孟子曾说,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黄...

孟子曾说,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不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要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由此看出两者都

A. 认为民权绝对高于君权

B. 指出了皇帝制度存在的弊病

C. 体现出朴素的民主色彩

D. 颠覆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

 

C 【解析】孟子的主要意思是为了防止君主出现重大过错,并没有说否定君主制度的存在,而黄宗羲的观点并没有涉及到与君主的关系,A错误;孟子主张君主如果不听劝阻就改立君主,但并没有说出君主制存在哪些弊端,黄宗羲也没有指出君主制的弊端.另外,孟子时期中国还没有皇帝。B错误;孟子的观点体现了对君主的制约,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世人要成为政治的主体,二者都体现了朴素的民主色彩,C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强调明显高于君权,体现的意思是明确要与君权相结合,作为君主权力的补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

A. 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

B. 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

C. 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

D. 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

 

查看答案

有观点认为,“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这种说法,以气为中介,认为气具有刑德的作用,“阳为德,阴为刑”。同时,人的道德行为也可以引起气的变化而相互感应。这种说法

A. 对君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B. 成为皇权至上的理依据

C. 说明国家命运取决于天

D. 有利于人们充分开发自然

 

查看答案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A. 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 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C. 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D. 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查看答案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孟子称:“孔子成《春秋》,乱臣贼子惧。”朱熹则说:“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这反映出

A. 仁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B. 历史评判会影响政治行为

C. 儒家干政成为治国秘诀

D. 重史传统促成了社会凝聚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华盛顿会议中的“限制军备”问题,由美、英、日、法、意五个大国的代表组成全体委员会进行讨论.经过争论.签订了《五国海军条约》,仅仅就海军中的主力舰一项,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的比侧为5:5:3:1.75:1.75.1926年8月,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致函北京政府外交部说,华盛顿会议签署的《九国公约》为“改革苛约”提供了“根据”,北京政府应于旧约期满时“声明作废”,“改订新约时”应根据“华府会议精神”“坚持平等原则”以“郑重国权”,“以刷新外交”.…通过《四国协定》和《九国公约》约定各国不在中国实行武力扩张,以武力威胁中国承认特权,美国取得在中国的优越地位,部分地打破了日本在中国的垄断,恢复了各强国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由于美国的牵制加上中国人民反日爱国运动和日本国内民主运动的高涨,日本不敢疯狂地推行其大陆政策

——摘编自曹学恩《民国外交简史》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取得的外交成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