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当一个人看见小孩子掉进井里,必然会动侧隐之心,倘若顺者这...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当一个人看见小孩子掉进井里,必然会动侧隐之心,倘若顺者这种侧隐之心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王阳明意在强调

A. 格物致知

B. 内心反省

C. 心外无物

D. 天人感应

 

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王阳明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心中,不必外求,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意在强调内心反省,B项正确。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意在强调融会贯通而明“理”,排除A。心外无物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与题干不符,排除C。天人感应是董仲舒的观点,强调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孔子主张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荀子却主张“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这种变化体现了

A. 士阶层开始崛起并受到重用    B. 战国时期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C. 儒家治国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D. 荀子摒弃了儒家的德治思想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法家所主张的富国强兵的“霸道”,绝非漠视“顺乎民情”的“先王之道”,而是通过“政、令、刑、赏”有效地将民意、民情、民心凝聚为统一的“政治意志”。这反映出法家

A. “霸道”政策有利于统一的实现

B. “顺乎民情”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C. 政治措施旨在保障民众的生活

D. 否定“先王之道”实现富国强兵

 

查看答案

孔子说,君子在与他人保持和谐友善的同时还能坚持独立思想而不苟同于人,小人习惯于附和苟同别人的观点,但内心深处却并不友善。后世儒者经常以此诫勉君臣,这体现出儒学

A. 具有调节政治关系的功能

B. 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C. 倡导与人为善、社会和谐

D. 重视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

 

查看答案

在经济发展的方式上,世界各国存在着“国有”与“私有”的动态演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和市场需求旺盛,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嘉靖、万历时期极大地发展起来的民营手工业适应新的形势,不断改进经营方式。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有些部门的有些业主逐渐使用雇佣劳动,从事较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从而出现了人们常说的“资本主义萌芽”。官营已经逐渐没落,民营手工业则开始居于主导地位。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叶民营手工业“后来居上”的原因,并分析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查看答案

影响决策的因素很多,每一次的决策都有历史的烙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59年中国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

据材料指出1953年至1957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发展的趋势,并指出影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

有人指出:“1958年的全国工业增长率的数据不可靠。”请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为该观点提供合理依据。据此谈谈对你使用史料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